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6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侯,出鎮山西,邊寇遁跡。」

鄭遇春

按《萬姓統譜》:「遇春,濠人。與兄遇霖來附。甲午從取滁、 鐵佛岡、三汊河、大柳樹諸寨,為先鋒,克和陽,渡江拔 采石、太平,授總管,攻蕪湖。遇霖死,遇春領其兵從征, 取溧水,破方山營,定金陵,解圍牛塘,取宣州,陞左翼 元帥。從克揚州、婺州,再擊敗陳友諒兵,大戰禁江口, 殲友諒。平武昌,下淮安,取安豐、潁、六安,陞六安衛指」 揮僉事。洪武三年封滎陽侯,食祿九百石,與世券。

鄭閎

按《萬姓統譜》:「閎,嘉定人。精《易》學。洪武初,舉授禮部郎 中,以病告歸,而郡邑之學《易》者,多出其門。永樂間,嘗 典湖廣、福建文衡。所著有《味易餘吟集》。」

鄭濂

按《萬姓統譜》:「濂,浦江人,大和之孫,與弟湜俱以義聞。 洪武初召見,慰諭甚至,問以治國家長久之道,濂等 以謹守家法對,深見嘉獎,除湜福建參議。其家僮施 慶者,親喪,哀泣不輟,亦三年不御酒肉,君子謂濡染 所致。」

鄭沂

按《萬姓統譜》:「沂,浦江人。洪武末,以人才起至京師,召 見,以其家孝義聞天下,即授禮部尚書。尋以老致仕。」

鄭真

按《萬姓統譜》:「真,慈谿人。博極群書,在鄉里恂恂然不 以才藝矜人。嘗取諸家格言著為《集傳》《集說》《集論》。洪 武初,試浙闈居首選,授廣信府教授、滎陽外史。」

鄭士利

按《萬姓統譜》:士利字好義,寧海人。上言空印事,上大 怒,詔承相究問誰教若為。士利笑曰:「顧吾書可用與 否何如耳,自分受禍,人誰為我謀?」詞卒不屈。

鄭本忠

按《萬姓統譜》:「本忠,鄞縣人,自號安分生,以明經舉為 秦府教授。本忠學問純正,言行敦卓,有《安分集》藏於 家。」子復言、雍言,俱登進士第。雍言官至太僕少卿。

鄭濟

按《萬姓統譜》:「濟,浦江人。洪武中,以東宮官屬徵詣闕, 以為左春坊庶子。」

鄭賜

按《萬姓統譜》,「賜字彥嘉,甌寧人。洪武乙丑進士,任北 平布政司參議,謹厚有為。其善政,民稱之不置,進工 部尚書。諡文安。為人深沉敦厚,恢恢有容。」

鄭敏

按《萬姓統譜》:「敏,洪武間齊東知縣,恤民勤政,賦役均 平。後以事逮至京,縣民詣闕言敏廉勤有守,民懷其 惠。朝廷復其官,仍賜楮幣五百,衣三襲。」

鄭湜

按《萬姓統譜》:「湜字仲持,浦江人。洪武中,有誣其家交 通賊者,禍不可測,與其兄濂爭下獄。太祖聞之,召見, 慰諭甚至,拜湜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南靖縣民為 亂,詿誤者數千人,部曲多掠其婦女,湜言於諸將,悉 縱遣之。」

鄭剛

按《萬姓統譜》:「剛,南陽人。天資英邁,質直無為,家貧嗜 學。洪武中,釋褐胄監,署廣西布政使事,累官工部右 侍郎。恭慎小心,為時所重。持節巡視江淮,卒於官。洪 熙初,贈工部尚書。」

鄭駒

按《萬姓統譜》:「駒字千里,鄞人。持身修潔,未嘗跡公卿 門,為文溫潤縝密。洪武初,聘為郡庠訓導,陞義烏教 諭,以道淑人。卒於官。」

鄭子夔

按《萬姓統譜》:「子夔名倫,號環谷,榮祿人。元河東廉使。 國初應秀才詔,授鎮江參謀,上器之。與偽吳戰,子夔 伏甲士,佯以弱卒拽舟若降,誘其驍將徐某等使深 入,伏忽發,盡獲之。上嘉其功,賞賚甚厚。後謝事歸。」

鄭旭

按《萬姓統譜》:「旭,字景初,閩縣人。洪武中,以學行薦為 國子掌儀,以飛語謫吏雲南二十餘年。三十二年,以 明經薦,起為高安縣學訓導,卒。旭家居孝友,與人交 有信義。著有《詩經總旨》《初學提綱》《詠竹稿》等書,藏於 家。」

鄭潛

按《萬姓統譜》:「潛字彥昭,歙人。由內臺掾薦授監察御 史,歷禮部尚書。洪武十年致仕,卒。所著有《白沙槁樗 菴集》。」

鄭桓

按《萬姓統譜》:「桓潛子,字居貞。洪武中,舉明經,授鞏昌 府判,陞禮部郎中,終河南布政司左參政。靖難後,坐 方黨死。」

鄭洪

按《萬姓統譜》:「洪,字以仁,少學《易》於元,貢士鮑恂,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