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轒轀自蔽,鑿城格所當,砲礌蔽地,車不可至。乃伺隙 率眾攀堞,蟻附而上,拔之。陞廣西宣撫使,改鎮國上 將軍、廣南西道宣慰使。宋亡,拜參知政事、資德大夫、 湖廣行中書省右丞,進平章政事。卒,年五十八。子燿, 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榮,鄧州舊軍萬戶。

史春谷

按《池州府志》:春谷,溧陽人,善推人休咎。大德間,客死 當塗旅館,遺書曰:「溧陽史春谷,數當盡於此。三日後 遇孔君,仁人也,願求棺殮歸。」果有孔文昇至,感其言, 為之棺殮以歸。

史公珽

按《萬姓統譜》:「公珽字搢叟,鄞人。丰姿秀爽,詞氣溫恭。 早志於學,通諸經子史,尤邃於《易》。延祐間,詔郡守舉 行堂試法,公珽方弱冠,屢占前列。家居教授生徒,務 底於成。論宋季臺閣故事,亹亹終日。及忠臣義士死 節者,必慷慨流涕。廣平李堯民七喪不舉,公珽解囊 中半賙之,且為著哀詞,告其嘗所往還者。自號蓬廬 處士。」所著有《蓬廬稿》《易演義》及《象數發揮》若干卷。

史彥斌

按《萬姓統譜》:彥斌,邳州人。嗜學有孝行。至正中,河溢, 鄰邑墓多壞。彥斌母卒,葬時嘗為厚棺,刻銘其上。及 墓為水漂,彥斌縛草人浮水中,仰天呼曰:「母棺不知 其處,願天矜憐,假此芻靈,指示所在。」乃乘舟隨草人 所之,行三百里,果得母棺歸葬。

史敬武

按《溧陽縣志》:「敬武,字彥剛。元末抱道僻處,以小學書 教其子。所著有《葬議》《楮錢辨》《憂世記》及《上皇太子書》。 子制負大力,儀觀豐偉,壬辰之亂,兵連溧陽,乃團義 勇捍鄉族,孫仲和兄弟三人相友愛,作宜樂堂以居, 皆前人小學之教也。」

史遷

按《萬姓統譜》:「遷字良臣,金壇人。篤學慎行。元末,隱居 教授。國初屢徵,起知蒲城,遷嚴州,所至以治稱。工於 詩,所著有《清吟集》行於世。」

史叔安

按《萬姓統譜》:「叔安,烏程人。洪武初,徵為太僕卿。」

史萬里

按《萬姓統譜》:「萬里名鵬,以字行,長興人。行廉介狀偉, 能書,尤善弓馬。洪武初,為帥府幕賓,後以人才薦為 邳州知州、吏部郎中。」

史謹

按《江寧府志》:「謹字公謹,本崑山人。洪武中,謫居雲南, 與王學士景善。用景薦,為應天府推官。未幾,左遷湘 陰縣丞,尋罷,僑居金陵。性高潔多才,耽吟詠,工繪事。 構獨醉亭,賣藥自給,以詩畫終其身。」

史志可

按《萬姓統譜》志:「可,寧波人。洪武間,知浦城縣。以公恕 存心,以寬和為政,刑罰不施,姦弊屏息,尤以興學禮 士為意。」

史以辰

按《溧陽縣志》:「以辰,永成鄉人。母黃氏,危病莫療,夜禱 願以身代,刲股進,隨愈。洪武辛酉,知縣符煥以聞,詔 旌其門。時又有史亞慶、史佛保,皆以割股旌,皆永成 鄉人。」

史仲成

按《萬姓統譜》:「仲成,安化人。洪武中,以國子生為監察 御史,擢山東按察僉事,改廣西桂林府同知。永樂初, 為右僉都御史。」

史誠祖

按《明外史史誠祖傳》:「誠祖,解州人。洪武末詣闕,陳鹽 法利弊,太祖納之,授汶上知縣,為治廉平寬簡。永樂 七年,遣御史考覈郡縣長吏賢否,還言誠祖治第一, 賜璽書勞之,特擢濟寧知州,仍視汶上縣事,并賜內 醞一樽、織金紗衣一襲、鈔千貫。誠祖既得旌,益勤於 治,土田增闢,戶口繁滋,益編戶十四里。屢當遷職,輒」 為民奏留。閱二十九年,竟卒於任。士民哀號,留葬城 南,歲時奉祀。

史昭

按《明外史史昭傳》:「昭,合肥人。永樂初,積功至都指揮 僉事。八年充總兵官,鎮涼州。土軍老的罕叛,擊平之, 移鎮西寧。仁宗立,進都督僉事。上言西寧民俗鄙悍, 請設學校如中土。報可。宣德初,昭以衛軍守禦,不暇 屯種,其家屬願力田者,請俾之耕藝,收其賦以足軍 食。從之。曲先衛都指揮使散即思邀劫西域往來使」 臣。昭討之,《散即思》望風遁,威震塞外。七年以征西將 軍鎮守寧夏。正統初,進右都督。八年以老召還,卒。昭 在寧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舉。

史五常

按《明外史史五常傳》:「五常,內黃人。父萱,官廣東僉事, 卒葬南海縣和光寺側。五常方七歲,母㩦以歸。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