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杜正倫傳》:「正倫從孫咸,擢進士第,累遷右臺 監察御史。牂牁反,咸監軍出討賊,平之。遷侍御史,出 為汾州長史。開元中,為河北按察使,坐用法深,貶睦 州司馬。」

杜甫

按《唐書杜審言傳》:「審言兄子閑。閑子甫,字子美,少貧 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閒。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 十三載,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 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胄曹參軍。會祿山亂,天子入 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 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出為華州」 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採橡栗自 給,流落劍南,嚴武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卒, 崔旴等亂,甫往來梓、夔閒。大曆中,出瞿唐,下江陵,泝 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 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 一昔卒。

杜鴻漸

按《唐書杜暹傳》,「暹族子鴻漸,字之巽。父鵬舉,終安州 刺史。鴻漸第進士,解褐為朔方判官。祿山亂,皇太子 按軍平涼,未知所適,鴻漸與魏少游等謀奉迎太子。 太子既至靈武,鴻漸即與裴冕等勸即皇帝位,授鴻 漸兵部郎中,俄為武部侍郎,遷河西節度使。兩京平, 節度荊南。代宗廣德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尋進中書侍郎。崔旴據成都,命鴻漸以宰相 往鎮撫之。鴻漸性畏怯,無它遠略,而晚節溺浮圖道, 畏殺戮,憚旴雄武,反委以政。進門下侍郎。大曆四年, 疾卒,諡文憲。

杜亞

按《唐書杜亞傳》:「亞字次公,自云本京兆人。肅宗在靈 武上書論當世事,擢校書郎。杜鴻漸奏署幕府。入朝, 歷吏部員外郎,再遷諫議大夫,悒悒不悅。常袞惡之, 出為江西觀察使。德宗立,召還,建奏疏闊,不稱旨,罷 為陝虢觀察。興元初,入遷刑部侍郎,又拜淮南節度 使。亞厭外官,往往不親事。貞元中罷歸,卒諡曰肅。」

杜位

按《廣東通志》:「位,襄陽人,甫之從子。至德中,與甫同在 尚書嚴武幕。後貶新州,十年得還,甫寄以詩。後為夔 府司馬。」

杜勤

按,《萬姓統譜》:勤,甫從姪也。下第歸,甫作詩別之云:「只 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

杜友開

按《萬姓統譜》:「友開,字陽父,卜居君山麓,家甚貧,授徒 以為業。大曆間,歲大饑,生徒散亡,食盡不知所出。或 勸以鬻墓木,可延須臾,友開謝不可,竟饑死。其妻吳 氏悲傷不忍苟活,遂相枕藉而卒。後十年,邑人王蓬 過其里,獲一古硯,乃友開所銘故物也。爰作《雙環歌》, 哀其夫婦云。」

杜臻

按《萬姓統譜》:「臻大曆間攝新喻令,因洪水漂城,郡守 李嘉祐奏遷縣,俾臻擇形勢地,得虎瞰山為縣治。」

杜希全

按《唐書杜希全傳》:「希全,京兆醴泉人。以裨將隸郭子 儀,積功勞至朔方節度使。奉天之狩,希全引兵赴難, 為賊邀擊。賊平,遷靈鹽豐夏節度使,封餘姚郡王,尋 兼夏綏銀都統。卒贈司空。」

杜佑

按《唐書杜佑傳》:「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父希望,鴻臚 卿。佑以蔭補濟南參軍事,剡縣丞。嘗過潤州,刺史韋 元甫署司法參軍。入為工部郎中,再遷容管經略使。 楊炎輔政,歷金部郎中,以戶部侍郎判度支。盧杞惡 之,出為蘇州刺史,改饒州,俄遷嶺南節度使。佑為開 大衢,疏析廛閈,以息火災。召拜尚書右丞,俄出為淮」 南節度使。貞元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德宗崩,詔攝冢宰,進檢校司徒,封岐國公。後數 年,固乞骸骨,許之。元和七年卒,諡曰安簡。佑資嗜學, 精於吏職,為治不皦,察數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 之。議者稱佑治行無缺。

杜黃裳

按《唐書杜黃裳傳》:「黃裳,字遵素,京兆萬年人。擢進士 第,又中宏辭。郭子儀辟佐朔方府,入為侍御史。為裴 延齡所惡,十期不遷。貞元末,拜太子賓客,遷太常卿。 時王叔文用事,黃裳未嘗過其門。皇太子總軍國事, 擢黃裳門下侍郎。始,德宗務姑息藩鎮,黃裳言宜鑒 貞元之弊,帝嘉納之。由是平夏,剪齊滅蔡,復兩河,以」 機秉還宰相,紀律設張,赫然號「中興。」元和二年,以檢 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河中、晉絳節度使,俄 封邠國公。明年卒,諡宣獻。黃裳達權變,有王佐大略, 性雅澹,未始忤物。子載,終太僕少卿。

杜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