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杜栖

按《南齊書杜栖傳》,「栖字孟山,吳郡錢唐人,徵士京產 子也。從儒士劉瓛受學,善清言,能彈琴飲酒,名儒貴 遊多敬待之。豫章王聞其名,辟議曹從事。竟陵王子 良以為學士,以父老歸養。京產亡,水漿不入口,每營 買祭奠,身自看視,號泣不自持。朔望節歲,絕而復續, 吐血數升。時何引、謝胐並隱東山,遺書敦譬,誡以毀」 滅。至祥禫暮夢見其父,慟哭而絕。

杜嶷

按《萬姓統譜》:「嶷,杜陵人。膂力絕人,便馬善射,敵人憚 之,號為杜彪。」仕梁為荊州刺史。

杜岸

按《梁書杜崱傳》:「崱兄岸,字公衡,少有武幹。太清中,與 崱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平北將軍,因請襲襄陽, 世祖許之。岸往攻不剋。岳陽至,遂走保其兄巘於南 陽。岳陽攻陷其城,岸及巘俱遇害。」

杜崱

按《梁書杜崱傳》:「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 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祖靈啟,齊給事中。父懷 寶,官至梁州刺史。大同初,進督華州。五年,卒於鎮。崱, 懷寶第七子也。幼有志氣,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 軍,後為新興太守。太清二年,隨岳陽王來襲荊州,世 祖密邀之,崱乃歸世祖,世祖以為武州刺史,俄遷宣」 毅將軍,隨王僧辯東討侯景。景平,加散騎常侍、持節、 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遘疾卒,諡曰武。崱兄弟九 人,兄嵩、岑、嵸、岌、嶷、巘、岸及弟幼安,並知名當世。

杜幼安

按《梁書杜崱傳》:「崱弟幼安,性至孝寬厚。太清中,與兄 崱同歸世祖,世祖以為雲麾將軍,令率精甲,助左衛 將軍徐文盛東討侯景。景襲陷郢州,徐文盛遁,幼安 遂降於景,景殺之。」

杜龕

按《梁書杜崱傳》:「龕,崱第二兄岑之子。太清中,與諸父 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忠武將軍、鄖州刺史,遷太 府卿。隨王僧辯追景至石頭,與眾軍奮擊,大破景。景 東奔,論功為最,授平東將軍。承聖二年,除南豫州刺 史。會陳霸先襲陷京師,執王僧辯殺之。龕,僧辯之壻 也,為吳興太守,以霸先既非貴素,兵又猥雜,在軍府」 日,都不以霸先經心,及為本郡,每以法繩其宗門,霸 先銜之切齒。及僧辯敗,霸先遣將周文育討龕,龕令 從弟北叟出距,為文育所破,走義興,霸先親率眾圍 之。會齊將柳達摩等襲京師,霸先遂與齊人連和。龕 聞齊兵還,乃降,遂遇害。

杜僧明

按《陳書杜僧明傳》,「僧明字弘照,廣陵臨澤人。梁大同 中,盧安興為廣州南江督護,僧明與兄天合及周文 育並為安興所啟請與俱行,頻征俚獠有功,為新州 助防。安興死,僧明復副其子子雄及交州土豪李賁 反,逐刺史蕭諮,臺遣子雄與高州刺史孫冏討賁。時 春草已生,瘴癘方起,子雄請待秋討之,新渝侯蕭暎」 不聽,蕭諮又促之,子雄等不得已遂行,至合浦,死者 十六七,乃引兵退還。蕭諮啟子雄及冏與賊交通,逗 留不進,梁武帝敕於廣州賜死。天合謀斬二侯,祭孫 盧,眾咸慷慨。乃與周文育等奉子雄弟子略為主,以 攻刺史蕭暎。高祖率眾來討,大破之,殺天合,生擒僧 明及文育等,高祖並釋之,引為主帥。侯景之亂,高祖 入援京師,僧明為前鋒。元帝承制,授假節、清野將軍、 臨江縣子。侯景平,以功除員外散騎常侍,進爵為侯。 承聖二年,遷通直散騎常侍。荊州陷,高祖使僧明隨 侯瑱西援於江州。病卒,諡曰威。子晉嗣。

杜之偉

按《陳書杜之偉傳》:「之偉字子大,吳郡錢塘人。父規,梁 奉朝請。之偉幼精敏有逸才,僕射徐勉嘗見其文,重 其有筆力。中大同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捨身,敕勉 撰定儀注。勉以臺閣先無此禮,召之偉草具其儀,乃 啟補東宮學士。湘陰侯蕭昂為江州刺史,以之偉掌 記室。昂卒,還京,尋除揚州議曹從事,轉安前邵陵王」 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侯景反之,偉逃竄山澤。及 高祖為丞相,素聞其名,召補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 領大著作。高祖受禪,除鴻臚卿,遷太中大夫。永定三 年卒。

杜稜

按《陳書杜稜傳》,「稜字雄盛,吳郡錢塘人也。世為縣大 姓。稜事梁廣州刺史蕭暎。暎卒,從高祖恆典書記。侯 景之亂,命稜將領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梁元帝 承制,授稜仁威將軍、石州刺史、上陌縣侯。高祖東征 杜龕等,留稜居守。徐嗣徽、任約引齊寇攻臺城,稜隨 方抗拒。賊平,以功除丹陽尹。永定元年,遷中領軍。高」 祖崩,世祖在南皖,稜祕不發喪,奉迎世祖。世祖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