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府丞。會天下亂,遂棄官客荊州。建安中,荀彧進之, 太祖以畿為司空司直,遷護羌校尉。太祖既定河北, 而高幹舉并州反,河東人衛固、范先與幹通謀,於是 拜畿河東太守。固等絕陝津,畿遂詭道從郖津度。范 先欲殺畿,畿舉動自若,固曰:『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說」 固以貲募兵,又分遣休息,因將數十騎赴張辟拒守。 固等攻畿不下,會大兵至,固等伏誅。文帝即王位,賜 爵關內侯,徵為尚書。及踐阼,進爵豐樂亭侯,守司隸 校尉。帝征吳,以畿為尚書僕射,統留事。其後帝幸許 昌,畿復居守,受詔作御樓船於陶河試船,遇風沒。諡 曰戴侯。子恕嗣。

杜摯

按《魏志劉劭傳》:「劭友人郎中令河東杜摯,亦著文賦, 頗傳於世。」摯字德魯。初上《笳賦》,署司徒軍謀吏。後 舉孝廉,除郎中,卒於校書。

杜恕

按《魏志杜畿傳》:「畿子恕,字務伯,太和中,為散騎黃門 侍郎。在朝八年,論議亢直,出為弘農太守。數歲,轉趙 相,以疾去官。起為河東太守。歲餘,遷淮北都督護軍, 復以疾去。頃之,拜御史中丞,復出為幽州刺史。時征 北將軍程喜屯薊,劾奏恕,下廷尉,免為庶人,徙章武 郡。嘉平四年,卒於徙所。」

杜理

按《杜氏新書》:「畿子理,字務仲,少而機察精要,畿奇之, 故名之曰理。年二十一而卒。」

杜契

按《陝西通志》:「契字廣平,京兆杜陵人。初依孫策,黃武 二年學道,隱居華陽。」

杜預

按《晉書杜預傳》,「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 書僕射。父恕,幽州刺史。預博學多通,起家拜尚書郎, 襲祖爵豐樂亭侯。鍾會伐蜀,以為鎮西長史。及會反, 以智獲免。泰始中,守河南尹。司隸校尉石鑒以宿憾 奏免。時寇入隴右,以預為安西軍司。鑒復奏預稽乏 軍興,徵詣廷尉,以贖論。會匈奴帥劉猛舉兵反,詔預」 以散侯定計省闥,拜度支尚書。在內七年,損益萬機, 不可勝數,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 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惟預、羊祜、張華與 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及祜卒,拜鎮南大將軍、都督 荊州諸軍事。孫皓平,以功進爵當陽縣侯,封子耽為 亭侯,後徵為司隸校尉,行次鄧縣,卒,諡曰成。子錫嗣。

杜斌

按《杜氏新書》:「畿子恕,恕從子斌,字世將,有才望,為黃 門郎,為趙王倫所枉殺。」

杜寬

按《杜氏新書》:「畿子理,理子寬,字務叔,清虛元靜,敏而 好古,舉孝廉,除郎中,年四十二而卒。」

杜夷

按《晉書杜夷傳》,「夷字行齊,廬江灊人也。世以儒學稱, 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貞素,博覽經籍,百家之 書,靡不畢究。寓居汝潁之間,十載足不出門。年四十 餘,始還鄉里,閉門教授生徒。惠帝時,三察孝廉,永嘉 初,徵拜博士,並不就。懷帝詔舉賢良方正,刺史王敦 逼夷赴洛,夷遁於壽陽,鎮東將軍周馥傾心禮接。馥」 敗,夷歸舊居。尋渡江,元帝以為祭酒。明帝即位,夷自 表請退。太寧元年卒。子晏,仕至蒼梧太守。夷兄弟三 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節。惠帝時,俗多浮偽,著《任子 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潛,右衛將軍。

杜錫

按《晉書杜預傳》:「預子錫,字世嘏,少有盛名。起家長沙 王乂文學,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 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 中,刺之流血。後轉衛將軍長史。惠帝反政,遷吏部郎、 城陽太守,不拜。仍遷尚書左丞。卒,子乂嗣。」

杜曾

按《晉書杜曾傳》:「曾,新野人,南中郎將蕤之從祖弟也。 驍勇絕人。永嘉之亂,荊州荒梗,故牙門將胡亢聚眾 於竟陵,自號楚公,假曾竟陵太守。亢後與其黨自相 猜貳,誅其驍將數十人。曾心自不安,潛謀圖之,因斬 亢而并其眾,自號南中郎將。時陶侃新破杜弢,乘勝 擊曾,曾密開門突出其後,侃師遂敗。既而圍襄陽,王」 廙使將朱軌、趙誘擊曾,皆為曾所殺。王敦遣周訪討 之,屢戰不能剋。訪潛遣人緣山開道,出曾不意以襲 之,曾眾潰,其將執曾降,斬之。

杜軫

按《晉書杜軫傳》:「軫字超宗,蜀郡成都人也。父雄,綿竹 令。軫博涉經書,為郡功曹史。鄧艾至成都,命復為功 曹,軫固辭。察孝廉,除建寧令,導以德政,風化大行。將 歸,群蠻追送賂遺,一無所受。又除池陽令,為雍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