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氏族典第四百十一卷

杜姓部彙考

《漢書》

《高祖本紀贊》

《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 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 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 為唐杜氏。

師古曰:「唐、杜,二國名也。殷末豕韋徙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晉,士會即隰叔之元孫也。」唐,太原晉陽縣也。杜,京兆杜縣也。

《唐書》

《宰相世系表》

杜氏出自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 成王滅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孫於杜城,京兆 杜陵縣是也。杜伯入為宣王大夫,無罪被殺,子孫分 適諸侯之國,居杜城者為杜氏。在魯有杜洩,避季平 子之難,奔於楚,生大夫綽,綽生段,段生赫,赫為秦大 將軍,食采於南陽衍邑,世稱為杜衍。赫少子秉,上黨 太守,生南陽太守札。札生周御史大夫,以豪族徙茂 陵。三子:延壽、延考、延年。延年字幼公,御史大夫建平 敬侯。六子:緩繼他紹緒熊。熊字少卿,荊州刺史,生後 漢諫議大夫。穰字子饒,二子:敦、篤。敦字仲信,西河太 守,生邦字召伯,中散大夫。三子:賓、宏、繁。賓字叔達,舉 有道不就。二子:翕、崇。崇字伯括,司空掾。生畿。畿字伯 侯,魏河東太守、豐樂戴侯。三子:恕、理、寬。恕字伯務,弘 農太守、幽州刺史。生預,字元凱,晉荊州刺史、征南大 將軍、當陽侯。四子:錫、躋、耽、尹。錫字世嘏,為尚書左丞。 曾孫悊。二子:楚、秀。秀二子:果、皎。皎生徽,隋懷州長史、 豐鄉侯。生吒、淹。

京兆杜氏。漢建平侯延年二十世孫文瑤,與義興公 同房。

襄陽杜氏出自當陽侯預少子尹,字世甫,晉弘農太 守。二子:綝、弼。綝字弘固,奉朝請。生襲,字祖嗣,上洛太 守。襲生摽。摽字文湛,中書侍郎,池陽侯。生沖,字方進, 中書侍郎,襲池陽侯。生洪泰,字道廓,南徐州刺史,襲 池陽侯。二子:祖悅、顒。

洹水杜氏出自戴侯恕。少子寬,字務叔,孝廉郎中。曾 孫曼,仕石趙從事中郎、河東太守。初居鄴,葬父洹水, 後亦徙居洹水。五世孫君賜,君賜生景、宣、明,景生子 裕。

濮陽杜氏出自赫子威,世居濮陽。裔孫模,後魏濮陽 太守,因家焉。模生亮。

杜氏宰相十一人:如晦、淹、元穎、審權、讓能、黃裳、佑、悰、正倫、鴻漸、暹。

《鄭樵通志》

以國為氏夏商以前國

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建國於劉,為陶唐 氏。裔孫劉累以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 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叔虞,乃 遷唐氏於杜,是為杜伯。今永興長安縣南十里有下 杜,猶有杜伯冢在。至宣王滅其國,以為大夫。杜伯無 罪被殺,子孫分適諸侯,居杜城者為杜氏。在魯有杜 洩,避季平子之難,奔於楚,生大夫綽。又後魏有獨孤 渾氏,改為杜氏,實魏姓之杜也。

《廖用賢尚友錄》

杜姓

杜,京兆商音,又望出晉昌、襄陽。

杜姓部列傳一

杜伯

按《唐書宰相世系表》,「伯為宣王大夫,無罪被殺。」

杜原款

按《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 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弗聽,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及將立奚齊,既與中 大夫成謀,姬謂太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太子祭 於曲沃,歸胙於公。公田,姬寘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 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 曰:「賊由太子,太子奔新城。」公殺其傅杜原款。

杜溷羅

按《左傳成公十六年》:晉楚遇於鄢陵,晉韓厥從鄭伯。 其御杜溷羅曰:「速從之。其御屢顧不在,馬可及也。」韓 厥曰:「不可以再辱國君。」乃止。

杜洩

按《左傳》昭公四年十二月,叔孫卒。公使杜洩葬叔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