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 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 封都鄉侯。八年,遷驃騎將軍,改名平。九年,亮軍祁山, 平催督運事,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呼亮來還,亮退 軍。平乃更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表後主說軍偽 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表廢平 為民,徙梓潼郡。十二年,平聞亮卒,發憤病死。平常冀 亮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也。平子豐,官至朱提太守。

李恢

按《蜀志李恢傳》:「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任郡督郵,坐 事免官,後貢於州,涉道未至,聞先主攻劉璋,恢乃託 名郡,使北詣先主,先主嘉之。先主領益州,以恢為功 曹書佐主簿,遷別駕從事。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 卒,先主問恢:誰可代者,恢對曰:『先零之役,趙充國曰: 『莫若老臣。臣竊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 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領交州刺史。先主薨,丞相 亮南征,恢與亮聲勢相連。南土平定,恢軍功居多,封 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建興七年,更領建寧太守,還 本郡,徙漢中。九年卒。子遺嗣。

李球

按《蜀志李恢傳》:「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 鄧艾,臨陣授命,死於綿竹。」

李敏

按《晉書李引傳》:「引祖敏,漢河內太守,去官還鄉里,公 孫度欲強用之,敏乘輕舟浮滄海,莫知所終。」

李信

按《晉書李引傳》:「引祖敏浮海,引父信,追求積年,竟無 所見,欲行喪制服,則疑父尚存,情若居喪而不聘娶。 後有鄰居與其父同年者亡,因行喪制服,徐邈勸使 娶妻。既生引,遂絕房室,數年而卒。」

李福

按《梓潼士女志》:「福字孫德,涪人。先主初為成都令。建 興九年,遷巴西太守,後為江州都督、陽武將軍,入為 尚書僕射,封平陽亭侯。」

李朝

按《萬姓統譜》:「朝郪人,益州別駕。與其弟邈以文稱於 時。」

李邈

按《萬姓統譜》:「邈仕為犍為太守,嘗面折昭烈,以忠鯁 稱。」

李仁

按《梓潼士女志》「仁,字德賢,涪人。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仁知其不博,乃游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子 仲受古學,以修文自終。」

李譔

按《蜀志李譔傳》:「譔字欽仲,父仁。譔傳父業,《五經》諸子 無不該覽,加博好技藝,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之 巧,皆致思焉。始為州書佐、尚書令史。延熙元年,後主 立太子,以譔為庶子,遷僕射,轉中散大夫,右中郎將。 著《古文〈易〉》《書》《詩》《三禮》《左氏傳》《太元指歸》。景耀中,卒。」

李餘

按《梓潼士女志》:「餘,涪人。父早世,兄夷殺人亡命,母下 吏。餘年十三,詣吏乞代母死,吏不許,餘因自殺。郡以 狀聞,詔圖像府庭。」

李孚

按《魏志賈逵傳》注:「李孚,字子憲,鉅鹿人。建安中,袁尚 領冀州,以孚為主簿。尚與兄譚爭鬥,出軍平原,留審 配守鄴,孚隨尚行。會太祖圍鄴,尚欲令配知外動,止 議所遣。孚請往,選溫信者三人,不語所之,使具脯糧, 不持兵仗,各給快馬,遂辭。尚到梁淇,使從者斫問事, 杖三十枚,繫馬邊投暮詣鄴下,鼓一中,自稱都督,歷」 北圍,循表而東而南,步步呵責守圍將士,隨輕重行 其罰。遂歷太祖營前,徑從南圍角西折,當章門,責怒 守者,收縛之。因開其圍,馳到城下,呼城上人,城上人 以繩引,孚得入。守圍者以狀聞,太祖笑曰:「此非徒得 入也,方且復得出。」孚事訖,請配曰:「城中老弱,不如驅 出之,以省糓也。」配乃夜簡別得數千人,皆持白幡,從 三門並出降,使人人持火。孚乃將本所從三人,作降 人服,隨輩夜出守圍。將士但共觀火,不復視圍,孚遂 從西北角突圍去。後譚擊尚走,孚與尚相失,遂為譚 主簿。譚戰死,孚歸太祖,年七十餘,精斷無衰,而術略 不損,終陽平太守。孚本姓馮,後改為李。

李乾

按《魏志李典傳》:「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 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於壽張,又從擊袁 術,征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 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乾不聽,遂被殺。」

李整

按《魏志李典傳》:「薛蘭、李封殺乾,太祖使乾子整將乾 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