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守,生群、瓌、密、楷、越。楷字雄方,晉司農丞、治書侍御 史,避趙王倫之難,徙居常山。五子:輯、晃、芬、勁、叡。叡子 勗,兄弟居巷東,勁子盛,兄弟居巷西,故叡為東祖。芬 與弟勁共稱「西祖」,輯與弟晃共稱「南祖。」自楷徙居平 棘南,通號「平棘李氏。」輯字護宗,高密太守,子慎敦居 柏仁,子孫甚微,與晃南徙故壘,故輯、晃皆稱南祖。晃 字仲黃,鎮南府長史。生羲,字敬仲,燕司空長史。生吉, 字彥同,東宮舍人。生聰,字小時,尚書郎。二子:真、融。羲 之後有萬安,自趙郡徙於管城。

南祖之後有善權,後魏譙郡太守,徙居譙。生延觀,徐、 梁二州刺史。生續。

東祖叡,字幼黃,高平太守、江陵寧公。生勖,字景賢,頓 丘太守、大中正。生頤,字彥祖,高陽太守、武安公。四子: 勰、系、奉、曾。

東祖之後,又有「諤。」

西祖勁,字少黃,晉治書侍御史。二子:盛、隆。

遼東李氏,璣少子,齊趙相,初居中山。十三世孫寶,字 君長,後漢元菟都尉,徙襄平。生雄,車騎長史。生亮,字 威明,原武令。生敏,河內太守。生信,信生引,字宣伯,晉 司徒、廣陸成侯。生固,字萬基,散騎侍郎。生志,字彥道, 陽平太守,嗣廣陸侯。弟沈,沈孫根。

江夏李氏,漢酒泉太守護次子昭。昭少子就,後漢會 稽太守、高陽侯,徙居江夏平春。六世孫式,字景則,東 晉侍中。生嶷,嶷生尚,字茂仲。生矩,字茂約,江州刺史。 生充,字弘度,中書侍郎。生顒,郡舉孝廉。七世孫元哲, 漢中李氏,漢東郡太守、太常卿。武孫頡,後漢博士,始 居漢中南鄭。生郃,字孟節,司徒。生固,字子堅,太尉。生 三子:基字憲公,慈字季公,燮字德公,安平相。十二世 孫德林。

趙郡李氏定著六房:其一曰南祖,二曰東祖,三曰西祖,四曰《遼東》,五曰江夏,六曰《漢中》。宰相十七人。南祖有游道、藩、固言、日知、敬、元紳、元素;東祖有絳嶠、班;西祖有懷遠、吉甫、德裕;遼東有泌,江夏有鄘磎,漢中有安期。

柳城李氏,世為契丹酋長,後徙京兆萬年。

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黃帝生昌意,昌意次子 安,居於西方,自號安息國。後漢末,遣子世高入朝,因 居洛陽。晉、魏閒居於安定,後徙遼左,以避亂又徙武 威。後魏有難陀孫婆羅,周、隋閒居涼州武威為薩寶, 生興貴、修仁,至抱玉,賜姓李。

高麗《李氏》。

「柳城李氏」,本奚族,不知何氏。至寶臣為張鎖高養子, 冒姓「張氏」,後賜姓李氏。

雞田李氏,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至光進,賜姓李。 范陽李氏,自云「常山愍王之後。」

代北李氏,本沙陀部落,姓朱邪氏。至國昌,賜姓李,附 鄭王屬籍。

李氏「三公七人,三師二人。」 《柳城李》氏有光弼,《武威李》氏有抱玉,《高麗李》氏有正己,又《柳城李》氏有寶臣,《雞田李》氏有光顏,《范陽李》氏有載義,《代北李》氏有克用。

《鄭樵通志》

以官為氏

李氏,皋陶為堯大理,因官命族為理氏。商季理徵,改 為李氏。又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 鮮于氏、張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羅氏、朱邪 氏,並以立功從唐國,為李氏。

臣謹按:李氏,涼武昭王有國二十年,高祖有天下三百年,支庶既蕃,子孫必眾。然譜牒之議紛紛,不知何始,以理官為氏,以食木子又為李氏,此何理也?以官為氏者,容有此理;以食木子為氏而取「李」 同音者,無是理也。今不得其始,姑從理說,寘在官列。又按唐家有天下,必欲世系詳明,然自《成紀》令之後,信以傳信;自《成紀》令之前,疑以傳疑。蓋譜牒之家,疑信相半,尚為《成紀》令,因居之,其後遂為隴西。成紀人,故言「李」 者稱隴西。

《廖用賢尚友錄》

李姓

李《隴西徵音》。

李姓部列傳一

李耳

按《史記老子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 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 問禮於老子,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 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 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 上天,吾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