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董鈞傳》:「鈞字文伯,犍為資中人。習慶氏《禮》。 元始中,舉明經,遷廩犧令,病去官。建武中,舉孝廉,辟 司徒府。鈞博通古今,數言政事。永平中,為博士,累遷 五官中郎將。後坐事左轉騎都尉。年七十餘卒。」

董黯

按《尚友錄》:「黯,字叔達,句章人,仲舒六世孫。事母孝。比 鄰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 黯恨之。後母死,斬寄首以祭母,自陳於官,和帝詔釋 其罪。」

董班

按《後漢書李固傳》:「梁冀畏固名德,誅之。露固尸於四 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南陽人董班往哭固而殉,尸 不肯去。太后憐之,乃聽得襚斂歸葬。班由此顯名,三 公並辟,班遂隱身,莫知所歸。」《楚國先賢傳》曰:「班字 季,宛人。少遊太學,宗事李固,才高行美,不交非類。嘗 耦耕澤畔,惡衣疏食。聞固死,星行奔赴,哭泣盡哀。司 隸察狀奏聞,天子釋而不罪。班遂守尸,積十日不去。 桓帝嘉其義烈,聽許送喪到漢中,赴葬畢而還。」

董勛

按《尚友錄》:有人問勛:「元日飲屠蘇酒,從少者起何?」勛 答曰:「俗以小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董永

按《湖廣通志》:永,青州千乘人。少失母,養父流寓孝感。 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曰:「後無錢還,當以身 作奴。」葬畢,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詣錢主,令 織縑三百疋以償,一月而畢,辭永去,乃曰:「『我天之織 女,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言訖,凌空而去,因 名其地曰孝感。」

董仲

按《尚友錄》:「永子仲母即織女,故仲生而靈異,數篆符 鎮邪怪。嘗遊京山潼泉,以地多蛇毒,書二符以鎮之, 其害遂絕。」今篆石在京山。

董正

按《廣東通志》:「正字伯和,番禺人。以學行知名,公府辟 命皆不就。熹平末,或勸之仕,嘆曰:『潛龍以不見為德, 君子以藏寶自完。吾惟俟時,何迺相迫邪!建安中卒』。」

董扶

按《後漢書董扶傳》:「扶字茂安,廣漢綿竹人。少遊太學, 事同郡楊厚,學圖讖。還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 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稱疾不就。靈帝時,大將 軍何進薦扶,徵拜侍中。扶私謂太常劉焉曰:『京師將 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信之,遂求為益州牧。扶亦 為蜀郡屬國都尉,相與入蜀。後一歲,帝崩,天下大亂」, 乃去官還家,年八十二卒。後劉備稱天子於蜀,皆如 《扶言》。

董卓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為兵馬掾。 桓帝末,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拜東中郎 將,持節擊張角軍,敗邊章、韓遂等,大盛。朝廷復拜卓 破鹵將軍。章、遂進兵,卓與戰,大破之,封斄鄉侯。五年, 拜前將軍。靈帝崩,何進、袁紹謀誅閹宦,呼卓將兵入 朝。未至而何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 夜走,卓聞少帝在北邙,因往奉迎。卓兵士大盛,乃諷 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自代之,遂脅太后策廢少帝, 立陳留王為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更封郿侯,尋 進為相國。卓諷朝廷拜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上。王允 與呂布謀誅卓,斬之,尸于市。卓素充肥,守尸吏然火 置卓臍中,光明積日。

董旻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弟旻為左將軍,封鄠侯。王允誅 卓,使皇甫嵩攻旻于郿塢,殺其母妻男女,盡滅其族。」

董璜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兄子璜為侍中中軍校尉。」

董祀

按《後漢書列女傳》:「陳留董祀妻同郡蔡邕女,字文姬。 文姬為胡騎所獲,在胡中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金璧 贖之,而重嫁於祀。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 曹操請之,操乃原祀罪。」

董承

按《蜀志先主傳》:「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 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 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遂與承 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董承漢靈 帝母董太后之姪於獻帝為丈人古無丈人之名故 謂之舅也。

董和

按《蜀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 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 鞞江源長、成都令,遷益州太守。先主定蜀,徵為掌軍 中郎將,與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和居官 食祿,外牧殊域,內斡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