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開元初,累為州刺史。薨年七十,贈太尉。子承宏,爵廣」

武王,坐貶房州別駕,還為宗正卿。廣德元年,吐蕃入 京師,天子如陝,馬重英立承宏為帝。賊退,詔放承宏 於華州。死。承寧,封嗣邠王;承寀,燉煌王,拜宗正卿。與 僕固懷恩使《回紇》和親,即納其女為妃,封毗伽公主。 薨,贈司空。

李禕

按《唐書鬱林王恪傳》:「恪子琨,琨子禕,少有志尚,事繼 母謹,撫異母弟祗以友稱,當襲封,固讓祗。中宗嘉其 意,特封嗣江王,以繼囂後。開元時,徙信安郡王,累為 州刺史。治嚴辦,遷禮部尚書。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 仕,明年薨。禕治家嚴,教子有法度,故峘、嶧、峴皆顯。」

李祗

按《唐書鬱林王恪傳》:「恪子琨,琨子祗,封嗣吳王,出為 東平太守。安祿山反,祗募兵拒賊,元宗壯之,累遷陳 留太守,歷太僕宗正卿。代宗大曆時,以太子賓客為 集賢院待制。」

李思訓

按《唐書長平王叔良傳》:叔良子孝協,孝協子思訓,為 江都令。武后多殺宗室,思訓棄官去。中宗復位,以耆 舊擢宗正卿,封隴西郡公,歷益州府都督長史,開元 初,進彭國公。思訓善畫,世所謂「李將軍山水」者。弟思 誨,為揚州參軍事。

李傑

按《唐書李傑傳》:「傑本名務光,相州滏陽人,後魏并州 刺史寶之裔孫。少以孝友著,擢明經第,解褐齊州參 軍事,累遷天官員外郎。為吏詳敏,有治譽。神龍中,為 河東巡察黜陟使,課最諸道。先天中,進陝州刺史,改 河南尹,代宋璟為御史大夫。以護作橋陵,封武威縣 子。初,傑引侍御史王旭為護陵判官,旭貪贓,傑將繩」 之,未及發,反為所搆。出衢州刺史。遷揚州大都督府 長史,復為御史,劾免。開元六年卒。

李朝隱

按《唐書李朝隱傳》:「朝隱,字光國,京兆三原人。明法中 第,調臨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搆五王,御史鄭愔 請誅之,朝隱獨以不經鞫實,不宜輕用法,忤旨,貶嶺 南醜地。宰相韋巨源、李嶠言於中宗,以為聞喜令,遷 侍御史。後進太中大夫。為執政所擠,出通州都督,徙 絳州刺史。開元初,遷吏部侍郎。久之,以策縣令有下」 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擢河南尹,政嚴清姦,人不容 息。入為大理卿,封金城伯,進太常卿,出為嶺南採訪 處置使。卒於官,諡曰貞。

李尚隱

按《唐書李尚隱傳》:「尚隱,其先出趙郡,徙貫萬年。舉明 經,再調下邽主簿。神龍中,侯令德為關內黜陟使,尚 隱佐之,以最擢左臺監察御史。崔湜、鄭愔出為伊闕 令。元宗知尚隱方嚴,由定州司馬擢吏部員外郎,以 將作少監營橋陵,封高邑縣男。未幾,進御史中丞,再 遷河南尹。尚隱性剛亮,御下不苛密,尢詳練故實,妖」 賊劉定高夜犯通洛門,尚隱坐不素覺,左遷桂州都 督,代王丘為御史大夫,進戶部尚書、東都留守,爵高 邑伯。開元二十八年,以太子賓客卒,諡曰貞。

李懷讓

按《唐書李尚隱傳》:「尚隱,神龍中為左臺監察御史。於 是崔湜、鄭愔典吏部選,附勢倖,銓擬不平,俄而相踵 知政事,尚隱與御史李懷讓顯劾其罪,皆斥去,湜、愔 復當路出懷讓、魏令湜等伏誅。懷讓自河陽令拜兵 部員外郎。懷讓,蓨人,後歷給事中。」

李景伯

按《唐書李懷遠傳》:懷遠子景伯,景龍中為諫議大夫。 中宗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各命為回波詞,或以謟 言媚上,或要丐謬寵。至景伯獨為箴規語以諷帝,帝 不悅。中書令蕭至忠曰:「真諫官也。」景雲中,進太子右 庶子,終右散騎常侍。

李元紘

按《唐書李元紘傳》:「元紘字大綱,其先滑州人,後世占 京兆萬年。本姓丙氏。曾祖粲,仕隋為屯衛大將軍,高 祖與之厚,及兵入關,以眾歸,授宗正卿應國公,賜姓 李。祖寬,高宗時為太常卿、隴西公。父道廣,武后時為 汴州刺史,遷殿中監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封金城侯。 元紘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太平公主勢震天下,嘗」 與民競碾磑,元紘還之民,改好畤令,遷潤州司馬。開 元初,為萬年令,擢京兆少尹,三遷吏部侍郎,拜中書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清水縣男。元紘當務峻 崖,檢抑奔競,夸進者憚之。後與杜暹不協,數辯爭帝 前,帝不懌,皆罷之,以元紘為曹州刺史。徙浦州,引疾 去。後以戶部尚書致仕,卒。

李元愷

按《唐書李元愷傳》:「元愷,邢州人。博學,善天步律曆,宋 璟嘗師之。既當國,將薦之朝,拒不納。洺州刺史元行 沖贈衣服,辭不獲已而受。俄報身所蠶素絲曰:『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