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5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授太府寺簿,專將一軍,為督府親衛空坑。兵敗,被執 至豫章,父子同日死焉。」

劉士昭

按《宋史劉士昭傳》:士昭,太和人,嘗為鍼工,與鄉人同 謀復太和縣,敗血指書帛云:「生為宋民,死為宋鬼,赤 心報國,一死而已。」因以其帛自縊死。

劉持中

按《金鄉縣志》:「持中,字遵道,金鄉人。任內臺御史,出鎮 湖廣。省寇至,抱印躍馬出禦,為賊所敗,欲降之,持中 怒罵不屈,遂遇害。褒贈嘉議大夫,祕書監卿。」

劉仝祖

按《福州府志》:「仝祖仕歷督府監丞。恥臣元,與林同同 謀起兵募眾,已復取福州、興化、南劍三郡矣。未幾,三 郡叛降于元。仝祖知事不濟,走他邑,自縊死。」

劉準

按《萬姓統譜》:準,鄞人。幼好學,長而有成。當宋末知國 事日,非隱居教授,絕仕進意,卜築青山之原,日以教 子讀書為事,學者稱為「南窗先生。」子汝舟,字端父,恪 守父訓,平居無戲言惰容,郡之名士大夫相繼來居, 一時林下衣冠為盛。

劉辰翁

按《萬姓統譜》:「辰翁,字會孟,廬陵人。少舉進士。宋季亂, 遂隱居求道。所著有《須溪文集》。子尚友,能繼其學。」元 吳澂評其父子之文,謂「辰翁奇詭變化,尚友浩瀚演 迤,皆能成一家之言云。」

劉霖

按《萬姓統譜》:「霖,昌州永川人,後居瀘州。宋瀘州安撫 使海應春,殺判官李丁孫、推官唐奎瑞,以城叛降。元 霖詣合州張玨計復瀘,玨初未許,霖願以身質玨乃 決軍行至城下,夜四鼓,先遣人梯城,斬關舉火,入城 巷戰,殺應春,遂復瀘州。玨以霖知南平軍,卒死于兵。」

劉友益

按《尚友錄》:「友益,永新人。宋亡,卜築萬山間,杜門讀書, 不與世接。著《通鑑綱目書法》五十卷,研精覃思,歷三 十年而後成。元揭徯斯稱之曰:『百世之下,先生此心。 先生不作,山高水深』。」

劉孝誠

按《萬姓統譜》:「孝誠,富順人。性至孝,親喪,廬墓有芝草 之異。李見紀其行于學之鴈塔。」

劉崇龜

按《尚友錄》:崇龜字子長,自戶部尚書出為廣州刺史。 有一少年泊舟江濱,見一妙姬倚門殊不避。少年挑 之曰:「黃昏到宅。」姬點首。是夕果啟扉待之。少年未至, 一盜先入,姬誤認為少年,即身就之。盜疑見執,遂刺 死姬,遺刀而逃,少年後至,踐其血。地捫之,見姬已 死,急出。明日,其家隨血跡至江岸,岸上人云:「夜有某 客船泊此,今已去矣。」捕者追獲,具實吐之。視其刀,乃 屠宰刀也。訟于崇龜,崇龜下令曰:「某日演武大享,士 集合境庖丁。」既集,復曰「已晚。」各留刀于廚陰,以殺人 刀換下。比明,各來請刀,獨一屠不認,因詰之曰:「此非 某刀,乃某人刀耳。」命擒之,則已竄矣。崇龜以合死之 囚代少年侵夜,斃之于市。竄者謂少年已死,不一二 夕歸家,遂擒之伏法,少年遂得釋。

劉留臺

按《尚友錄》:「留臺自少極貧,專事趨謁,鄉人厭之,歲久 不能自存。一日,往泉州謁親故徐司戶,到泉州,而司 戶得罪,對移他郡,復徒步至漳州市水浴堂中,拾金 一袋,浴畢,托疾臥房中不去。翌早,有一人號泣而來, 自言為商于外八年,只收得金八十五斤,以一袋盛 之,昨晚醉與同行,攜到此浴。浴罷,乘月行三十里,始」 覺金不見留,臺遂舉還之。商以數斤謝,一無所受。及 還,鄉人愈薄之,責以拾金不能營生,而復來相干。答 曰:「吾平生賦分,止合如此,若掩他人物以為己有,是 欺心矣,必有禍災。況商人辛勤所積,一旦失去,豈不 哀哉!或不得還鄉,必死于非命,其害有不可勝言者, 吾是以還之,惟安吾分,以過餘生耳。」鄉人皆嘆服其 義。後一舉登第,官至西京留守,五十年間,子孫在仕 途者二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