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5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子羽單騎至秦州,召諸亡將,命吳玠守大散關。明 年,金人復聚兵來攻,再為玠所敗。浚移治閬州,承制」 拜子羽利州路經略使。浚以劉光世驕惰,請罷之,而 以其兵屬子羽,子羽辭,乃以徽猷閣待制知泉州。張 浚罷相,御史常同論子羽十罪,安置漳州。十一年,知 鎮江府兼沿江安撫使。金人入寇,子羽建議清野,淮 東之人皆徙鎮江,撫以恩信,雖兵民雜居,無敢相侵 者。秦檜風諫官論罷之。十六年,卒。

劉子翬

按《宋史劉子翬傳》:「子翬字彥沖,韐之仲。子韐死靖康 之難,子翬痛憤,幾無以為生,廬墓三年。服除,通判興 化軍。寇犯閩境,子翬與郡將畫計備禦,如素服戎事 者。事聞,詔因任。子翬始執喪致羸疾,至是辭歸武夷 山不出者凡十七年,間走其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 嗚咽。事繼母呂氏及兄子羽盡孝友。子羽之子珙,幼」 英敏嗜學,子翬教之不懈,珙卒有立。朱熹父松且死, 以熹託子翬。及熹請益,子翬告以《易》之不遠,復三言, 俾佩之終身,熹後卒為儒宗。卒年四十七。學者稱屏 山先生。

劉子翼

按《尚友錄》:「子翼字彥禮,以蔭補官。宣和中,韐守真定。 金人入寇,韐遣子翼入奏戰守事宜。累遷浙東提舉 茶鹽事,改廣東轉運判官,奉祠。俄以循吏薦知撫州, 徙信州。子翼開朗誠決,而本之以恕,所至簡易不擾, 民甚愛之。」

劉正

按《萬姓統譜》:「正字道醇,候官人。建炎間,知尤溪縣,廉 明不阿。紹興初,建、劍寇起,正訓練民兵以衛縣境。弓 手余招酗酒,躍馬入隊,擾其眾,隊長不能止,正斬以 徇,部下肅然。鄉民林悌、鄭侑招集亡命欲為亂,正廉 得其情,執而戮之,民賴以安。」

劉誨

按《萬姓統譜》:「建炎中,金兀術軍至杭州,守臣康允之 棄城退保赭山。時誨自楚州赴召,在城中,軍民推之 為守,後死于難,贈直龍圖閣。」

劉儀鳳

按《宋史劉儀鳳傳》:「儀鳳,字韶美,普州人。紹興二年,登 進士第。二十七年,侍從薦,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 祕書丞、禮部員外郎。所草牋奏,以典雅稱。乾道元年, 遷兵部侍郎。儀鳳在朝,每歸即匿其車騎,扄其門戶, 客至無親疏,皆不得見,奉入半以儲書。御史張之綱 論儀鳳錄四庫書本以傳私室,遂斥歸蜀。三年,復集」 英殿修撰,起知漢州,罷歸。淳熙二年卒。

劉一止

按《宋史劉一止傳》:「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登進士 第,為越州教授。紹興初,召試館職,除祕書省校書郎, 遷監察御史。極陳堂吏宦官之蠹,執政植私黨,無憂 國心。罷主管台州崇道觀。召為祠部郎,除起居郎,擢 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居瑣闥百餘日,繳奏不已。用事 者始忌,奏一止偃蹇慢上,落職罷祠。後八年,請老復」 職,致仕,卒。子巒、嶅。

劉寧止

按《宋史劉一止傳》:「一止弟寧止,字無虞,登宣和進士, 建炎初,為兩浙轉運判官。苗、劉之變,寧止自毘陵馳 詣京口,見呂頤浩、劉光世,勉以忠義,退而具軍需以 佐勤王。帝復位,除右司郎官,扈從隆祐太后幸江西, 錄勤,進祕閣修撰,知鎮江府兼沿江安撫,進右文殿 修撰。張浚都督諸軍,以為行府屬。除吏部侍郎,知秀」 州,升顯謨閣、提舉太平觀,卒。

劉大中

按《萬姓統譜》,「大中字立道,真州人。紹興七年,自兵部 尚書知處州。在任激濁揚清,抑強扶弱,所部肅然。初, 民輸秋租,監官恣下漁取,大中令輸戶自解,吏不能 為擾。未幾,召還,除吏部尚書,尋再知處州。乞祠,提舉 臨安崇禧觀。」

劉長孺

按《宋史劉化源傳》:「劉長孺,耀州人,簽書博州判官廳 公事。與劉豫書,勸以轉禍為福。豫怒,追其官,囚之百 日,長孺終不屈。紹興九年,宣諭使周聿上之朝,詔赴 行在,而樓照言化源、長孺老病,遂命各轉兩官奉祠。 其後,金復渝盟,長孺之華陰縣,不屈而死。」

劉勉之

按《宋史劉勉之傳》:「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強 學,日誦數千言。踰冠,以鄉舉詣太學。時伊、洛之學不 行,勉之求得其書,潛抄而默誦之。譙定至京師,勉之 聞其邃《易》學,遂師事之。已而厭科舉業,揖諸生歸,見 劉安世、楊時皆請業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結草為堂, 讀書其中,與胡憲、劉子翬相往來,日以講論切磋為」 事。紹興間,呂本中疏其行義志業以聞,特召詣闕。秦 檜方主和,勉之知不與合,即謝病歸,杜門十餘年,所 居有白水,人號曰「白水先生。」賢士大夫自趙鼎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