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3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之,為南京路

轉運使,改陝西東路,再遷戶部尚書。大定二十三年, 拜參知政事。二十六年,以老致仕,次年復起知河南 府事。章宗立,輝復乞致仕,詔許之。承安元年卒,諡曰 忠簡。輝性倜儻敢言,喜雜學,尢好論醫。」

程震

按《金史程震傳》:「震字威卿,東勝人。與其兄鼎俱擢第。 震入仕,有能聲。興定初,詔百官舉縣令,震得陳留,治 為河南第一。召拜監察御史,彈劾無所撓。坐為故吏 所訟,罷官。歲餘,嘔血卒。震為人剛直,有材幹,忘身徇 國,不少私與。及為御史,臺綱大振,以故小人側目者 眾,不能久留於朝,士論惜之。」

程思廉

按《元史程思廉傳》:「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陽人。元魏時, 以豪右徙雲中,遂家東勝州。父恆,為沿邊監榷規運 使、解州鹽使。思廉用太保劉秉忠薦,給事裕宗潛邸, 以謹愿聞,命為樞密院監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 南,署為都事。至元十二年,調同知淇州,徙東平路判 官,入為監察御史,累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丁母」 憂。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臺,起復為御史中丞。成 宗即位,除河東山西廉訪使。思廉累任風憲,剛正疾 惡,言事剴切。卒,諡敬肅。

程鉅夫

按《元史程鉅夫傳》,「鉅夫,名文海,避武宗廟諱,以字行。 其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後家建昌。叔父飛卿,仕宋, 通判建昌。世祖時,以城降,鉅夫入為質子,授宣武將 軍、管軍千戶。召對,帝說,以為應奉翰林文字,尋進翰 林修撰,屢遷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年,加翰林集賢 學士,同領會同館事。二十四年,立尚書省,詔以為參」 知政事,鉅夫固辭。又命為御史中丞,拜侍御史,行御 史臺事。奉詔求賢於江南,還朝,拜集賢學士。三十年, 出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興學明教,吏民畏愛之。大 德四年,遷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八年,召拜翰林 學士,商議中書省事。十一年,拜山南江北道肅政廉 訪使,復留為翰林學士。至大元年,修《成宗實錄》。三年, 復拜山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四年,拜浙東海右道 肅政廉訪使,留為翰林學士承旨。皇慶元年,修《武宗 實錄》。二年,以病乞骸骨,特授光祿大夫,給驛南還,居 五年而卒。泰定二年,追封楚國公,諡文憲。

程一飛

按《萬姓統譜》:「一飛字翀甫,歙人。生宋季,博習諸經,尤 精於詩,文章操筆立成,不喜穿鑿附會郡庠,每試必 為眾俊先。景定辛酉鄉試,以書經魁亞選,公論皆稱 有司不明,而一飛未始以科場得失,介懷泊如也。」郡 守林洽延置郡齋,即問政體,隨事據理以對,終不及 官府之是非。早孤,事祖妣孝,晚得末病,竭力扶持,澣 濯必身親之。專以經學訓誨鄉閭子弟負笈來自遠 方,一經指畫,皆為名士。文章清勁如其人云。

程伸叔

按《萬姓統譜》:「伸叔,休寧人。幼穎悟,再領鄉薦不第,即 棄去,與族父若庸講明正學,著《中庸講議》三卷,益暢 朱子之旨。元貞丙申,薦授紫陽書院山長,學者翕然 尊之。秩滿,陞嘉興路海鹽州教授。卒,以子願學,贈徽 州路同知婺源州事。」

程榮秀

按《萬姓統譜》:「榮秀,字孟敷,休寧人。初從學虛谷方回。 延祐中,用學士鄧文原薦,授建康路明道書院山長, 陞平江路儒學錄,再調嘉興路儒學教授。為教率先 行義,後課試錢穀有餘,即以整濂、洛之書,補其梓本。 又嘗復新范文正陸宣公祠,訂正其遺文,裒其祀典, 為《景行錄》。」以《家禮》出朱文公歿後,中多未定之論,復 取文公言行有涉于禮者為翼禮。以薦授浙江儒學 副提舉。自以年邁,舉婺源胡一桂、四明程端禮自代, 遂致仕。榮秀為學,一以治心為主,所至,必揭《四箴》及 《敬齊箴》於壁以自警。居家接物,動師古人,服食寢處, 悉有常度。年七十卒。

程端禮

按《元史韓性傳》:「當性時,慶元有程端禮者,字敬叔,幼 穎悟純篤。十五歲能記誦《六經》,曉析大義。從史蒙卿 游,以傳朱氏明體適用之指,學者及門甚眾。所著有 《讀書工程》。仕為衢州路儒學教授,卒。」

程端學

按《元史韓性傳》:「程端學,字時叔,通《春秋》。登至治辛酉 進士第,授僊居縣丞,尋改國子監助教。動有師法,學 者以其剛嚴方正,咸嚴憚之。遷太常博士,命未下而 卒。」

程文

按《元史陳旅傳》:「程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禮部員外 郎。作文明潔而精深,虞集亦多稱之。」

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