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3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康韞燦

按《衡州府志》:「韞燦,號石潭,性質樸。母喪,廬墓,哀毀骨 立,喜施予,鄉人藉以舉火者數十家,逋券千金悉焚 之。嘗有盜過其門,曰:『勿驚,善人也』。」

康濟民

按《章丘縣志》:濟民篤行善士。有少婦曾被盜園中,憑 高垣呼濟民援之。濟民念即急不可廢禮,命童子梯 下之。為刑省掾同舍掾有大醉而夜遺金者,濟民晨 起,出所遺授之。其人驚嘆。邑人高其行,稱曰「康懷樸」 云。

康懋績

按《衡州府志》:「懋績,字子偉,號東洲,篤孝友,嘗運糧岳 州,鄰有夫妻哭甚哀,懋績問故,曰:『逋賦若干,今鬻妻 以償之,故悲耳』。懋績解橐中金,如數畀之。岳人問姓 名,懋績不答。其隱德如此。」

康時升

按《衡州府志》:「時升,號見東,戊子舉於鄉,謁選,得惠來。 邑有沉獄,十餘年不決,時升力為雪之。赤腳兵為郡 邑害,聞時升廉,各解去。居官五月,囊無銖錢,以母喪 歸里。」

康元積

按《衡州府志》:「元積,字函三,辛丑進士。初官奉常,即上 保泰疏,直聲著長安。將擢銓部,元積手揭力辭,旋奉 欽取,擬注吏科給事中,遽捐館居鄉,嘗以黃堡驛馬 病民,為條議改罷,民間賴之。」

康姓部紀事

《華容縣志》:程萬里恤刑山東,閱讞詞有囚夢神語云: 「呼無渡,呼無浴,斗穀三升米,寄與程萬里」等語。萬里 諤然頓悟曰:「殺人者得無康七乎?」廉得康七,抵死眾 稱神。

匡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

以邑為氏魯邑

匡氏。魯匡邑宰匡句須之後。開封長垣縣西南十里 匡邑故城亦屬衛。又疑魯別有匡邑。《廬山記》:「楚威王 時有匡裕先生。」

《廖用賢尚友錄》

匡姓

匡,晉陽商音。

匡姓部列傳

匡裕

按《尚友錄》:裕字子孝,魯匡邑宰句須之後。春秋時,師 柱下史老聃,得長生之術,兄弟七人同結廬於南障 山中。周定王嘗問方今神仙之在世者幾何,老聃舉 五岳諸仙對,裕其一也。王徵之不見。後使使者訪其 隱所,僅有草廬存焉。邦人遂呼匡山又曰「廬山。」

匡衡

按《漢書匡衡傳》:「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世農夫,至衡好 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 來;匡說《詩》,解人頤』。射策甲科,以不應令,除太常掌故, 補平原文學。學者多上書薦衡明經當世,少雙,後進 皆欲從衡平原。事下太子太傅蕭望之問衡對詩大 義深羙,宣帝不用儒術,遣歸官。皇太子見衡對,私善」 之。元帝即位,史高為大司馬,辟衡為議曹史。薦於上, 以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朝 廷有政議,傅經以對,上以為任公卿,由是為光祿勳, 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韋元成為丞相,封樂安侯。成 帝即位,奏正南北郊,罷諸淫祀。元帝時,石顯用事,衡 畏顯。至成帝初,乃與御史大夫甄譚追條其舊惡,司 隸校尉王尊奏「衡、譚居大臣位,知顯等專權,不以時 奏,無輔政之義。衡乞骸骨」,不許。後有司奏衡專地盜 土,坐免為庶人,終於家。

匡昌

按《漢書匡衡傳》:「衡子昌為越騎校尉。」

匡咸

按《漢書匡衡傳》:「衡子咸,明經,歷位九卿。」

匡席

按:《萬姓統譜》:「席見印藪。」

匡元

按:《萬姓統譜》,元見印藪。

匡去疾

按《萬姓統譜》,「去疾見印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