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0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即命繼勳為侍中,領泉州刺史。明年,繼勳納款于唐, 會李弘義為唐威武節度使,繼勳致書修好。弘義以 泉州故隸威武軍,怒其抗禮,遣弟弘通治兵相攻。是 時,從效為都指揮使,蓄異志,陽以言怵繼勳曰:「弘通 兵勢甚盛,士卒以使君賞罰不當,莫肯力戰,使君宜 避位自省。」乃廢繼勳歸私第,代領其事。隨勒兵擊弘 通,破之。表聞于唐,唐召繼勳歸金陵。

王繼昌

按《十國春秋》:閩王繼昌,天德帝從子也。天德帝建殷 國,以繼昌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未幾,改「殷」為閩,以 福州為南都,以繼昌鎮其地,督南都內外諸軍事。繼 昌暗弱嗜酒,不恤軍士,李仁達作亂,與戍將吳成義 同死於府舍。

王繼成

按《十國春秋》,閩王繼成,天德帝從子也。朱文進滅王 氏,繼成與繼勳二人以疏遠獲全,及留從效以泉州 奉繼勳。漳州將程謨亦殺刺史程文緯,立繼成權州 事。繼成納款於唐。久之,唐徙繼成和州刺史,遂終於 其官。

王忠順

按《十國春秋》,閩董思安與王忠順友善。朱文進既弒 景宗,署其黨黃紹頗為泉州刺史,思安因與忠順及 泉州軍將留從效合謀復王氏,遂殺紹頗,迎天德帝 從子繼勳主軍府事。會南唐兵攻建州急,思安與忠 順將兵赴難,戰數不利。或說二人當以去就計,思安 曰:「吾輩世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誰容我?」麾 下感其言,無有叛者。城陷,忠順力戰死,思安全軍歸 泉州,後南唐以為漳州刺史。忠順,晉江人。

王栖霞

按《十國春秋》:南唐王栖霞,一名敬真,字元隱,生于齊 魯。七歲以神童及第。天祐時,避亂南渡,從道士聶師 道傳道法,已又居茅山,從鄧啟遐受大洞經訣。烈祖 輔吳,召至金陵,館於元真觀。昇元初加金印紫綬,賜 號元博大師。表請還山,詔不允,又加號真素先生。時 烈祖餌史守沖丹藥,頗躁急暴怒。一日問栖霞曰:「何 道可致太平?」對曰:「王者治心治身,乃治家國。今陛下 尚未能去,饑嗔飽喜,何論太平。」元敬皇后自簾中聞 之,歎為至言。栖霞常建醮上章,烈祖命築壇達之,辭 曰:「國用方乏,何暇及此。俟焚章不化,當徐請耳。」凡烈 祖所賜予,悉不受。保大元年四月卒,年六十二。賻錢 二十萬,奉冠劍歸葬雷平山。徐鉉撰「碑。」

王保義

按《十國春秋》:「荊南王保義,江陵人。武信王署行軍司 馬,與司空薰、梁震同為賓客,多所裨益。文獻王時,襄 州安從進叛晉,結援於王,王外為拒絕,而陰實與之 相通。及從進來乞師,王知大小之勢不敵,遂陽責以 大義,且以禍福諭焉。從進不寤,於是誣王有異志。保 義力勸王白其狀,願舉兵助晉,以釋晉主之疑」,識者 韙之。累官武泰軍留後,改平江軍節度使。子:貞、範、惠、 範延範。

王貞範

按《十國春秋》:荊南王貞範,平江節度使保義之子也。 事文獻王為推官,累官少監。素精於《春秋》,有駁正杜 預《左傳註》數百條。

王惠範

按《十國春秋》:荊南王惠範,亦保義子也。善修飾,喜讀 書。以門蔭為文學,遷觀察推官。文獻王妻以女,且以 惠範本將家子,命掌幕中內外軍政。惠範豪邁不羈, 頗以簿書符牒為俗務,入告,王辭之。自是以王為「不 知己。」凡軍府大事,皆不參預,但以金帛購古書圖畫, 日披翫為志焉。

王翷

按《十國春秋》,南漢王翷,大有末積官至右僕射,兼西 院御史。高祖疾篤時,以越王弘昌賢,欲踰次立之,謀 于翷。翷為高祖畫策,謂「當出秦王鎮邕州,晉王鎮容 州,因立越王為太子,此萬全計也。」秦王乃殤帝,晉王 即中宗也。已而蕭益力止之,事遂不行。中宗時,進左 僕射。乾和三年,追翷廢長立少之罪,出為英州刺史, 尋賜死于道。

後漢

王章

按《五代史王章傳》:「章,魏州南樂人也,為州孔目官。張 令昭逐節度使劉延皓章事令昭。令昭敗,章婦翁白 文珂與副招討李周善,乃以章託周,周匿章褚中,以 橐駝負之洛陽,藏周第。唐滅,章乃出為河陽糧料使。 漢高祖即位,拜三司使,檢校太尉。高祖崩,隱帝即位, 加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時漢方新造,承契丹」 之後,京師空乏,而關西三叛作周。太祖用兵西方,章 供饋軍旅,未嘗乏絕,然征利剝下,民甚苦之,尤不喜 文士,百官俸廩皆取供軍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 其價,估定又增,謂之「抬估。」章猶意不能滿,往往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