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門隘,為買地,大其閎,號「回軒巷。」先是,門阻流水無 梁,少游為構之,人號「大夫橋。」帝嘗賜奴婢各一,志和 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 舐筆輒成。嘗撰《漁歌》,憲宗圖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 裕稱「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 云。

張獻誠

按《唐書張守珪傳》:「守珪子獻誠,天寶末陷安祿山,授 偽署後事史思明,將兵數萬守汴洲。東都平,史朝義 走還汴,獻誠不內,藉所統兵以州降。詔即拜汴州刺 史,封南陽郡公,改寶應軍左廂兵馬使,更封鄧國公, 來朝,代宗禮賜尤渥,擢山南西道節度使,俄兼劍南 東川節度。大曆三年,以疾歸京師,舉其弟獻恭自代」, 以檢校戶部尚書知省事。病甚,固乞辭位,卒。

張獻恭

按《唐書張守珪傳》:「守珪子獻誠,擢山南西道節度使。 大曆三年,以疾歸京師,舉其弟獻恭自代。獻恭數有 軍功,以右羽林軍代為節度使。大曆末,破吐蕃於岷 州,久之,拜東都留守,累遷檢校吏部尚書。德宗欲徙 盧杞,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苦爭。獻恭見帝曰:『高 所奏宜聽』。帝不答,復前曰:『高乃陛下良臣,當優異之』。」 上遂不徙杞,世咨其不撓。子煦,積閥亦至夏州節度 使。

張伯儀

按《唐書張伯儀傳》:「伯儀,魏州人。以戰功隸光弼軍。浙 賊袁晁反,使伯儀討平之,功第一,擢睦州刺史。後為 江陵節度使。朴厚不知書,然推誠遇人,軍中畏肅,民 亦便之。李希烈反,詔與賈耽、張獻甫收安州,戰不利, 伯儀收散卒還。久之,除右龍武統軍,卒贈揚州大都 督。既請諡,博士,李吉甫以中興三十年,而兵未戢者」, 將帥養寇藩身也。若以亡敗為戒,則總干戈者必圖 萬全而不決戰。若伯儀雖敗,而其忠可錄。遂諡曰「恭。」

張萬福

按《唐書張萬福傳》:「萬福,魏州元城人。三世明經,止縣 令、州佐。萬福以業儒不顯,乃學騎射。從王斛斯以別 校征遼東有功。李峘伐劉展,署為部將,累攝壽州刺 史。節度崔圓忌之,改鴻臚卿,使將千人鎮壽州。時許 杲駐濠州,陰窺淮南,圓使萬福攝濠州刺史,杲聞,即 移戍當塗。大曆三年,召見,代宗曰:『欲一識卿面,且將 以許杲累卿』。」萬福辭謝,因前曰:「陛下以一許杲召臣, 如河北諸將叛,欲屬何人?」帝笑曰:「姑為我了杲事,且 當大用。」乃拜和州刺史,督盜淮南。杲懼,徙屯上元,為 其將康自勸所逐。自勸循淮鈔而東,萬福倍道追殺 之,免者十三,盡還所剽於民。久之,詔以本鎮兵千五 百人防秋京西。李正己反,屯兵埇橋,江淮漕船積千 餘,不敢踰渦口。德宗乃以萬福為濠州刺史,召謂曰: 「先帝改爾名正者,所以褒也。朕謂江淮草木亦知爾 威名,若從所改,恐賊不曉,是卿也。」復賜舊名萬福。因 馳至渦口,駐馬于岸,悉發漕船相銜進,賊兵倚岸熟 視,不敢動。改泗州刺史。為杜亞所忌,召拜右金吾將 軍。陽城等詣延英門論裴延齡事,伏閣不去。帝震怒, 左右懼不測萬福,大言曰:「國有直臣,天下無慮矣!」遍 揖城等,勞之,天下益重其名。以工部尚書致仕,卒,年 九十。

張滂

按《唐書班宏傳》:張滂先善于宏,薦為司農少卿。及竇 參欲滂分掌江淮鹽鐵,宏以滂疾惡,因曰:「滂彊戾不 可用。」

張叔良

按《全唐詩小傳》,「叔良登廣德二年進士第。」

張叔卿

按《全唐詩小傳》,「叔卿官御史。」

張眾甫

按《全唐詩小傳》,「眾甫字子初,清河人,河南壽安縣尉。 罷秩僑居雲陽,後拜監察御史,為淮寧軍從事。」

張登

按《全唐詩小傳》:「登,南陽人,江南士掾。滿歲計相表為 殿中侍御史,董賦江南,俄拜漳州刺史。」

張季略

按《全唐詩小傳》,「季略,大曆進士第。」

張潮

按《全唐詩小傳》:「潮,曲阿人,大曆中處士。」

張謂

按:《全唐詩小傳》謂「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登進士 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曆間官至禮部侍郎。」

張鼎

按《全唐詩小傳》,「鼎,司勳員外郎。」

張良璞

按《全唐詩》小傳,「良璞,長安尉。」

張繼

按《全唐詩小傳》,「繼字懿孫,襄州人。登天寶進士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