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刀逐之,映火識之,曰:「何忍舉惡,卿須我者,但可取頭, 誓不生見陳蒨。」劫曰:「官不肯去,請就平地。」彪知不免, 便相隨下嶺,到平處,謂劫曰:「卿須我頭,我身不去也。」 劫遂殺彪并弟,致二首於昭達。

張種

按《陳書張種傳》,「種字士苗,吳郡人也。祖辯,宋司空右 長史、廣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臨海太守。種少 恬靜,居處雅正,不妄交遊,傍無造請。時人為之語曰: 『宋稱敷、演,梁則卷、充,清虛學尚,種有其風。仕梁王府 法曹,遷外兵參軍,以父憂去職。侯景之亂,種奉其母 東奔。母卒,種時年五十,而毀瘠過甚,又迫以凶荒,未』」 獲時葬,服制雖畢,而居處飲食,恆若在喪。及景平,司 徒王僧辯以狀奏聞,起為貞威將軍、治中從事史。并 為具葬禮,葬訖,種方即吉。僧辯又以種年老,傍無裔 嗣,贈之以妾及居處之具。高祖受禪,為太府卿。高宗 即位,為都官尚書,領左驍騎將軍,遷中書令。種沉深 虛靜,而識量宏博,時人皆以為宰相之器。太建五年 卒,諡曰「元子。」

張稜

按《陳書張種傳》:「種弟稜,清靜有識度,官至司徒左長 史。太建十一年卒,時年七十,贈光祿大夫。」

張譏

按《陳書張譏傳》,「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祖僧寶,梁 散騎侍郎、太子洗馬。父仲悅,梁廬陵王府錄事參軍、 尚書祠部郎中。譏幼聰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經》《論 語》,篤好元言,受學於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為先輩 推服。梁大同中,召補國子正言生。梁武帝嘗于文德 殿釋《乾坤文言》,譏與陳郡袁憲等預焉。敕令論議,諸」 儒莫敢先出。譏乃整容而進,諮審循環,辭令溫雅。梁 武帝甚異之,賜裙襦絹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譏幼 喪母,有錯綵經帕,即母之遺製。及有所識,家人具以 告之。每歲時輒對帕哽噎,不能自勝。及丁父憂,居喪 過禮。服闋,召補湘東王國左常侍,轉田曹參軍,遷士 林館學士。簡文在東宮,每有講集,必遣使召譏。及侯 景寇逆,于圍城之中,猶侍哀太子于武德後殿講《老》 《莊》。梁臺陷,譏崎嶇避難,卒不事景。景平,歷臨安令。高 祖受禪,除太常丞,轉始興王府刑獄參軍。天嘉中,遷 國子助教。是時周弘正在國學,弘正嘗謂人曰:「吾每 登座,見張譏在席,使人凜然。」高宗世,歷建安王府記 室參軍,兼東宮學士,轉武陵王限內記室。後主在東 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後主親執之,曰: 「當今雖復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獨張譏耳。」即手 授譏。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士,尋 遷國子博士。後主嘗幸鍾山開善寺,召從臣坐于寺 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後主敕取 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顧謂群臣曰:「此即是張 譏後事。」禎明三年入隋,終于長安,時年七十六。

張正見

按《陳書張正見傳》,「正見字見賾,清河東武城人也。祖 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父修禮,魏散 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正見幼好學,有 清才。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贊賞 之。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見嘗預講筵,請 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咸屬目焉。太清初, 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 騎侍郎,遷彭澤令。屬梁季喪亂,避地于匡俗山。高祖 受禪,詔正見還都,除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兼 衡陽王府長史,歷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 陽郡丞,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太建中卒, 時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尢善大行於世

張崖

按《陳書張崖傳》:崖傳「《三禮》于同郡劉文紹,仕梁歷王 府中記室。天嘉元年,為尚書儀曹郎,廣沈文阿儀註, 撰《五禮》。出為丹陽令,王府諮議參軍,御史中丞宗元 饒表薦為國子博士。」

張昭弟乾

按《陳書張昭傳》:「昭字德明,吳郡吳人也。幼有孝性,色 養甚謹,禮無違者。父熯,常患消渴,嗜鮮魚,昭乃身自 結網捕魚,以供朝夕。弟乾字元明,聰敏博學,亦有至 性。及父卒,兄弟並不衣綿帛,不食鹽醋,日唯食一升 麥屑粥而已。每一感慟,必致嘔血,鄰里聞其哭聲,皆 為之涕泣。父服未終,母陸氏又亡,兄弟遂六年哀毀」, 形容骨立,親友見者莫識焉。家貧未得大葬,遂布衣 蔬食,十有餘年,杜門不出,屏絕人事。時衡陽王伯信 臨郡,舉乾孝廉,固辭不就。兄弟並因毀成疾,昭失一 眼,乾亦中冷苦癖,年並未五十,終于家。子嗣俱絕。

張沖之

按《陳書張種傳》:「種孫沖之,少孤介特立,仕為尚書金 部郎中,遷右丞,建康令、太府卿、揚州別駕從事史,兼 散騎常侍,使於周,還為司農、廷尉卿。所歷並以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