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張霸傳》:霸子楷。楷子陵,字處沖,官至尚書。 元嘉中,歲首朝賀,大將軍梁冀帶劍入省,陵呵叱之, 敕羽林虎賁奪劍,冀跪謝,陵不應,即劾奏請廷尉論 罪,百僚肅然。初,冀弟不疑為河南尹,舉陵孝廉,因謂 曰:「舉君適以自罰也。」陵對曰:「今申公憲以報私恩。」不 疑有愧色。

張奐

按《後漢書張奐傳》,「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也。父惇,為 漢陽太守。奐少游三輔,師事太尉朱寵,學《歐陽尚書》。 後辟大將軍梁冀府,以疾去官。復舉賢良,對策第一, 擢拜議郎。永壽元年,遷安定屬國都尉。初到職,而南 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七千餘人寇美稷,奐 進屯長城,遣將招誘東羌,共擊薁鞬等,破之。羌豪帥」 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又遺金鐻八枚,奐以酒酹地, 悉以金馬還之。羌性貪而貴吏清,前都尉率好財貨, 為所患苦。及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遷使匈奴中郎 將。時休屠各及朔方烏桓並同反叛,燒度遼將軍門, 奐潛誘烏桓,襲破其眾。延熹元年,鮮卑寇邊,奐率南 單于襲之。明年,梁冀被誅,奐以故吏免官禁錮。奐與 皇甫規友善,奐既被錮,規薦舉前後七上,在家四歲, 復拜武威太守,遷度遼將軍,數載間,幽并清靜。九年 春,徵拜大司農。鮮卑聞奐去,遂招結南匈奴,烏桓數 道入塞。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并、 涼三州。永康元年春,東羌先零寇關中,夏,復攻沒兩 營,殺千餘人。冬,羌岸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奐 大破之,賜錢二十萬,除家一人為郎,並辭不受,而願 徙屬弘農、華陰。舊制,邊人不得內移,唯奐因功特聽, 故始為弘農人焉。建寧元年,振旅而還。時竇太后臨 朝,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中常侍 曹節等作亂,以奐新徵,不知本謀,矯制使奐率五營 士圍武,武自殺,蕃因見害,以功封侯。奐深病,為節所 賣,封還印綬。司隸校尉王寓出於宦官,欲借寵公卿, 以求薦舉,唯奐獨拒之。寓怒,遂陷以黨罪,禁錮歸田 里。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言。奐少立志節,嘗與士友 言曰:「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及為將帥,果 有勳名。光和四年卒。

張磐

按《後漢書度尚傳》,尚為荊州刺史,見胡蘭餘黨南走 蒼梧,懼為己責,乃偽上言「蒼梧賊入荊州界。於是徵 交阯刺史張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 出獄,自列曰:『磐備位方伯,為國爪牙,而為尚所枉。夫 事有虛實,法有是非,磐實不辜,赦無所除,如忍以苟 免,永受侵辱之恥,乞傳尚詣廷尉,面對曲直,足明真 偽』。」廷尉以其狀上,詔書徵尚到廷尉,詞窮受罪,以先 有功得原。磐字子石,丹陽人,以清白稱,終於廬江太 守。

張遐

按《尚友錄》:遐,漢餘干人。幼聰明,日記萬言。舉孝廉,補 郡功曹,不就。十九從楊震,震語人曰:「張遐當為天下 後世儒宗。」建寧間,召為《五經》博士,尋以疾還教授,諸 葛瞻、陸遜等皆其門人。卒贈族亭侯。所著有《五經通 義》《易傳》《筮原》《龜原》《吳越春秋》等書。

張儉

按《後漢書張儉傳》:「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 之後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 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 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 惡,請誅之,由是結仇。覽鄉人朱並,素性佞邪,為儉所 棄,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於是刊章討」 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 家相容。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殄滅,郡 縣為之殘破。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里,辟舉皆不 就。獻帝初,百姓饑荒,儉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建 安初,徵為衛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 政事。歲餘,卒于許下。

張肅

按《後漢書黨錮傳序》:「張儉鄉人朱並上書,告儉與同 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以儉及檀彬、褚鳳、 張肅、薛蘭、馮禧、魏元、徐乾為八俊。」

張隱

按:《後漢書黨錮傳序》,「張儉鄉人朱並上書,告儉與同 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以田林、張隱、劉表、 薛郁、王訪、劉祗、宣靖公緒恭為八顧。」

張濟子根

按《後漢書張酺傳》:「酺曾孫濟,好儒學,光和中至司空, 病罷。及卒,靈帝以舊恩贈車騎將軍、關內侯印綬。其 年,追濟侍講有勞,封子根為蔡陽鄉侯。」

張升

按《後漢書張升傳》:「升字彥真,陳留尉氏人,富平侯放 之孫也。升少好學,多關覽,而任情不羈。其意相合者, 則傾身交結,不問窮賤。如乖其志好者,雖王公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