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張酺傳》:「酺字孟侯,汝南細陽人,趙王張敖 之後也。敖子壽,封細陽之池陽鄉,後廢,因家焉。酺少 從祖父充受《尚書》,又事太常桓榮,勤力不怠。永平九 年,顯宗為四姓小侯,開學於南宮,置五經師,酺以《尚 書》教授,以論難當意,除為郎,遂令入授皇太子。酺為 人質直守經義,每侍講問隙,數有匡正之辭,以嚴見」 憚。及肅宗即位,擢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數月,出為東 郡太守。自後帝每見諸王師傅,嘗言張酺前入侍講, 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可謂有史魚之風矣。 元和二年,東巡狩,幸東郡,引酺及門生并郡縣掾史, 並會庭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酺講《尚書》一篇,然後 修君臣之禮。和帝初,遷魏郡太守,徵入為河南尹。永 元五年,遷為太僕,數月,代尹睦為太尉。酺雖在公位, 而父常居田里,酺每有遷職,輒一詣京師。嘗來候酺, 適會歲節,公卿罷朝,俱詣酺府,奉酒上壽,極歡,人皆 慶羨之。後以事策免歸里舍,左中郎將何敞及言事 者多訟酺公忠。十五年,復拜為光祿勳,數月,為司徒, 月餘,薨。

張紆

按《後漢書鄧禹傳》:「章和二年,獲羌校尉張紆,誘誅燒 當種羌迷吾等。」

張林

按《萬姓統譜》:「章帝時,尚書張林上言,縣官經用不足, 宜復武帝均輸之法。」

張霸

按《後漢書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 而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 七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 『我饒為之』。故字曰饒焉。後就長水校尉樊儵受嚴氏 《公羊春秋》,遂博覽五經。舉孝廉、光祿主事,稍遷,永元 中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其餘」 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 道路但聞誦聲。初,霸以樊儵刪《嚴氏春秋》,猶多繁辭, 乃減定為二十萬言,更名張氏學。霸始到越,賊未解, 郡界不寧,乃移書開購,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不 煩士卒之力。童謠曰:「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 視事三年,遂上病。後徵,四遷為侍中。時皇后兄虎賁 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為交,霸逡巡 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後當為五更,會疾卒,年七 十。將作大匠翟酺等與諸門人追錄本行,諡曰「憲文。」 中子楷。

張禹

按《後漢書張禹傳》:「禹字伯達,趙國襄國人也。性篤厚 節儉。永平八年,舉孝廉,建初中,拜揚州刺史。嘗過江 行部中土民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於濟涉。禹不聽, 遂鼓楫而過,歷行郡邑,民懷喜悅,怨德美惡,莫不自 歸焉。元和三年,遷下邳相。永元六年,入為大司農,拜 太尉,和帝甚禮之。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 衛尉留守,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驛 馬上諫。及還,特蒙賞賜。延平元年,遷為太傅。鄧太后 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舍宮中,給帷 帳床褥,大官朝夕進食,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 三公絕席。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鄉侯。其秋,拜太 尉。五年,以陰陽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曜為 郎中。長子盛嗣。

張奮

按《後漢書張純傳》:「純子奮,字穉通。父純臨終,敕家丞 曰:『司空無功於時,身死之後,勿議傳國。奮兄根,少被 病,光武詔奮嗣爵,奮稱純遺敕,固不肯受。帝以奮違 詔敕,收下獄,乃襲封。永平四年,隨例歸國。十年,奮來 朝上壽,應對合旨,顯宗異其才,以為侍祠侯。永元六 年,代劉方為司空。時歲災旱,祈雨不應,乃上表願對』」, 即時引見,復口陳時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 幸洛陽獄,錄囚徒,收洛陽令陳歆,即大雨三日。奮在 位清白,無他異績。九年,以病罷。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復上疏「漢當改作禮樂」,帝雖善之,猶未施行。其冬,復 以病罷。明年,卒於家。

張敏

按《後漢書張敏傳》:「敏字伯達,河間鄚人也。建初二年, 舉孝廉,四遷,五年為尚書。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 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後因以為 比。是時遂定其議,以為輕侮法。敏駮議曰:『夫輕侮之 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今託義者 得減,妄殺者有差,使執憲之吏得設巧詐,非所以導 在醜不爭之義』。」和帝從之。延平元年,拜議郎,再遷潁 川太守。徵拜司空,在位奉法而已。六年春,行大射禮, 陪位頓仆,乃策罷之。因病篤,卒於家。

張甫

按:《後漢書張純傳》:「純子奮嗣,卒,子甫嗣,官至津城門 候。」

張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