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族尢大:

張氏俞隱居岷山,七被詔命不赴,賜以官,又乞回授 其父號曰「白雲先生。」俞二子:石民、楚民,登元豐進士 第,官至正奉大夫。子曰吉甫,以賞終朝奉大夫。子伯 振,又以賞為青城令,卒官。石民死。子雲,從孫文叔夏, 曾孫山父。

張氏昔望崇慶之永康,門望如初。有遷於郫之犀浦 鎮,其為族望亦稱。克尚五子,第三子曰礪,即遷犀浦 者。礪孫曰天迪、曰煥,曾孫曰汾、曰洙、曰漢,元,孫曰嶧、 曰岐,皆擢進士第。又有遷於崇寧者,其後視犀浦尤 顯,而犀浦院以山為行者,今傳之曾元矣。諸孫尚力 學,曰:「吾家三世登科云。」

張氏,漢名綱之後,綱卒,瘞犍為武陽,唐大中時,有天 祺者,自武陽徙江源,卒。瘞後有白檀生墓間,號「白檀 張氏。」五傳至中理,舉逸民不就,即拜將作監主簿。子 曰公謹,元祐五年《五經》出身,累贈少師。公謹之子深, 徙雙流,登崇寧第,累遷夔州路轉運判官。張丞相浚 宣撫川、陝,承制出陟,除潼川路提點刑獄,改轉運副 使,遷知夔州。中書舍人勾濤論馬政,力薦深,除管川、 陝茶馬,繼除都轉運使,以制置使胡公世將議《酒法》 不合,改除瀘州。因母老請祠,子孫多以賞得官。子甡、 慎,孫徽之、安之,皆郡守。

張氏先世曰守珪,朝奉大夫。若訥、若愚孫協,再世弟 兄登科。協為詩有唐人風,協終於宣議郎,其弟終茂 州別駕。

《蘇州府志》

氏族

張氏,白氏文云:「漢侍中張肱,避地渡江,始居于吳,故 其子孫稱吳郡人。晉丞相嘉以孝弟聞于郡,故其所 居號孝張里。」《元和姓纂》云:「吳郡張氏,本出嵩第四子 睦,字選公,後漢蜀郡太守,始居吳郡,裔孫顯濟,廬江 太守;紹,零陵太守。」

張姓部列傳一

張仲

按《詩經小雅六月》:「張仲孝友。」《張仲》,賢臣也。《爾雅》 李巡注云。「張姓,仲字。其人孝,故稱孝友。」

張侯

按《左傳》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師陳于鞌,郤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 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 之』。」

張老

按《禮記·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 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

張趯

按《左傳昭公三年》:「春,王正月,鄭游吉如晉,送少姜之 葬。梁丙與張趯見之。梁丙曰:『甚矣哉,子之為此來也』! 子太叔曰:『將得已乎?昔文、襄之霸也,其務不煩諸侯, 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而盟。君 薨,大夫弔,卿共葬事;夫人士弔,大夫送葬。足以昭禮 命事謀闕而已,無加命矣。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 數於守適。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少姜有寵而死,齊必 繼室。今玆,吾又將來賀,不唯此行也』。」張趯曰:「善哉!吾 得聞此數也。然自今子其無事矣。譬如火焉火中,寒 暑乃退,此其極也,能無退乎?」晉將失諸侯,諸侯求煩 不獲。二大夫退。子太叔告人曰:「張趯有知,其猶在君 子之後乎?」

張骼

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冬,楚子伐鄭,門于東門,次于 棘澤。諸侯救鄭,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按張骼事在張趯前

《唐書世系表》謂骼為「趯子」 ,故列於後。

張丐

按《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宋華費遂生華貙、華多僚、華 登。多僚與貙相惡,譖諸公。公召司馬之侍人宜僚,飲 之酒,而使告司馬。司馬與公謀逐華貙,將使田孟諸 而遣之。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 丐尢之曰:「必有故。」使子皮承宜僚以劍而訊之,宜僚 盡以告。張丐不勝其怒,遂殺多僚,劫司馬以叛。司 馬謂費遂、張丐、華貙。臣尢怪賜之厚子皮。華貙,訊問 也。

張柳朔

按《左傳》:哀公五年春,晉圍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齊。初, 范氏之臣王生惡張柳朔,言諸昭子,使為柏人。昭子 曰:「夫非而讎乎?」對曰:「私讎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 善,義之經也。臣敢違之。」及范氏出,張柳朔謂其子:「爾 從主,勉之。我將止死,王生授我矣,吾不可以僭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