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8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焚棄青岡砦」,詔長流儋州。景德二年,會赦,還,為內 侍省內常侍,又為陝西捕賊巡檢,改內殿崇班。從朝 陵,為行宮四面巡檢。四年,東封,留繼能為京舊城內 巡檢鈐轄。大中祥符二年,擢繼能入內內侍省副都 知,提點郡縣主諸院事。三年,祀汾陰,留掌大內,俄領 會州刺史。謁太清宮,為天書扶侍都監。七年,命為涇 原儀渭、鎮戎軍兩路鈐轄,未幾,徙鄜延都鈐轄。九年, 坐前護修莊穆皇后陵摧陷,左授西染院使,掌往來 國信。天禧初,復西京左藏庫使,坐事降授西京作坊 使,出為邠寧鈐轄。繼能自陳不願外任,得掌瑞聖園, 復為西京左藏庫使、內侍右班副都知。未幾,遷崇儀 使,以衰老求解職,轉內園使、掌瓊林苑。五年,卒。子懷 忠為大理寺丞,孫逖為三班奉職,遜為借職、春坊祗 候。繼能性沉密知兵,頗勇敢,善讀書,然好治生,晚年 急於聚蓄,眾以此少之。

張宏

按《宋史張宏傳》:「宏字巨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 益定節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平 利令。宏太平興國二年舉進士,為將作監丞,通判宣 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館,遷著作郎,歷左拾遺。六年,出 為峽路轉運副使,就加左補闕。會省副使知遂州,以 勤幹聞。入為度支員外郎。雍熙中,改主客郎中、史館」 修撰,充樞密直學士,拜樞密副使。端拱初,改工部侍 郎,再為樞密副使。淳化二年,以吏部侍郎罷,俄判吏 部。至道初,出知潞州。真宗即位,加工部尚書。咸平初, 還朝,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駮司。二年,知登聞鼓院。 四年,卒。錄其子可久大理評事,可道太祝,可度奉禮 郎。宏循謹守位,不求赫赫之譽,歷踐通顯,未嘗敗事。 可久至虞部員外郎。可道國子博士。可度太子中舍。

張鑑

按《宋史張鑑傳》:「鑑字德明,瀛州團練使藏英之孫。父 裔,以蔭補供奉官。鑑本將家,幼能嗜學,太平興國三 年擢進士第,釋褐大理評事,升太子右贊善大夫,知 婺州。還拜監察御史。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歷殿 中侍御史,判三司度支、憑由催欠司。王明、李惟清薦 其能,用為江南轉運使,遷刑部員外郎、屯田郎中,改」 都勾院,擢拜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封駮司。淳化 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 暴橫。益州張詠密奏,請命近臣分屯師旅,即遣鑑與 馮守規偕往。事平歸朝,拜左諫議大夫。真宗即位,遷 給事中。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廣州。三年,移知朗 州。景德初,卒。子士廉為殿中丞;士宗太子洗馬,士程 屯田員外郎。

張詠

按《宋史張詠傳》:「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 年,舉進士,知崇陽縣,再遷著作佐郎。以薦為太子中 允,遷祕書丞。乞掌濮州市征以便養,俄召還。會李沆、 宋湜、寇準連薦其才,以為荊湖北路轉運使,超拜虞 部郎中,旬日擢為樞密直學士,出知益州。恩威並用, 蜀民畏而愛之。丁外艱,起復,改兵部郎中。真宗即位」, 加左諫議大夫。咸平初,入拜給事中。二年,同知貢舉。 是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馬知節自益徙延 州,朝議擇可代者,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復命 知益州。歸朝,復掌三班。詠中歲瘍生腦,頗妨巾櫛,求 知潁州,真宗以其公直有時望,命知并州。大中祥符 三年,就轉工部尚書。是秋,以江左旱歉,命充昇、宣等 十州安撫使,進禮部。上聞詠腦瘍,令薛映馳驛代還, 出知陳州,卒,諡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猛。少學, 擊劍,慷慨好大言,樂為奇節。自號「乖崖」,以為乖則違 眾,崖不利物。弟詵,為虞部員外郎。

張齊賢

按《宋史張齊賢傳》:「齊賢,曹州冤句人。值晉亂,徙家洛 陽。孤貧力學,有遠志,慕唐李大亮之為人,故字師亮。 擢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遷祕書丞,改著作佐 郎,直史館,改左拾遺,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改右補 闕,加正使。齊賢居職,勤究民弊,務行寬大,江左人思 之不忘。召遷,拜樞密直學士,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 密院事。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大舉北伐,代州 楊業戰沒,齊賢請行,即授給事中、知代州,領「河東制 置方田都部署。」入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 夏,參知政事,數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四年,罷為尚書左丞。丁內艱,尋復轉禮部尚書、知河 南府,徙知永興軍,又徙安州。踰年,加刑部尚書。真宗 即位,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坐冬至朝 會被酒失儀,免相。四年,李繼遷陷清遠軍,命為涇原 等州軍安撫經略使。景德初,為兵部尚書、知青州。二 年,改吏部尚書。從東封還,復拜右僕射。三年,出判河 陽。從祀汾陰還,進左僕射。五年,代還。請老,以司空致 仕。七年夏,薨,諡文定。齊賢資儀豐碩,議論慷慨,有大 略,以致君自負,留心刑獄,多所全活。齊賢諸子,皆能 有立。宗信,內殿崇班,宗理,大理寺丞,宗諒,殿中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