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3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道規追討桓元,遣祗征溳沔亡命,平之,除龍驤將 軍、秦郡太守、北陳留內史,武陵內史。庾悅疾病,以祗」 代悅,加寧朔將軍,封西昌縣侯。五年,入為中書侍郎。 盧循逼京邑,加輔國將軍,領兵屯西明門外。八年,遷 右衛將軍,出為輔國將軍、宣城內史,即本號督江北 淮南軍郡事、青州刺史、廣陵相。進號「征鹵將軍,加節。」 十年,亡命司馬國璠兄弟自北徐州界聚眾過淮,祗 降號建武將軍。十一年,進號右衛將軍。十四年,宋國 初建,為宋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卒,贈撫軍將軍,諡 曰「威侯。」子獻嗣。元熙中卒,無子,祗次子朗紹封。朗卒, 子宣明嗣。宣明卒,子逸嗣。齊受禪,國除。

檀道濟

按《宋書檀道濟傳》,「道濟,高平金鄉人,左將軍韶少弟 也。少孤,居喪備禮。奉姊事兄,以和謹致稱。高祖創義, 道濟從入京城,參高祖建武軍事,除輔國參軍、南陽 太守。以建義勳,封吳興縣五等侯。盧循寇逆,以道濟 為揚武將軍、天門太守討平。又從劉道規討桓謙、荀 林等。遷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復為太尉參軍,拜中書」 侍郎,轉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以前後功,封作唐縣 男,補太尉主簿諮議參軍,豫章公世子。為征鹵將軍, 鎮京口,道濟為司馬臨淮太守。又為世子西中郎司 馬、梁國內史,復為世子征鹵將軍司馬,加冠軍將軍。 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濟為前鋒。長安既平,以 為琅邪內史。世子當鎮江陵,復以道濟為西中郎司 馬、持節、南蠻校尉,又加征鹵將軍,遷宋國侍中,領世 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高祖受命,轉護軍,加散騎常 侍,領石頭戍事。以佐命功,改封永修縣公,徙為丹陽 尹。高祖不豫,出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 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景平元年,魏圍東陽城,加道濟 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救東陽,還鎮廣陵。徐羨之廢 廬陵王義真,道濟入領軍府。太祖即位,進號「征北將 軍,加散騎常侍,進封武陵郡公」,固辭。又增督青州徐 州之淮陽下邳琅邪東莞五郡諸軍事。及討謝晦,事 平,遷都督江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四郡 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 八年,魏逼滑臺,加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率眾北討。 進位司空,持節、常侍,還鎮尋陽。道濟立功前朝,威名 甚重,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太祖寢疾累年,彭 城王義康慮道濟不可復制,十二年,召道濟入朝,收 付廷尉。及其子給事黃門侍郎植、司徒從事中郎粲、 太子舍人隰、征北主簿承伯、祕書郎遵等八人,並于 廷尉伏誅。又至尋陽,收道濟子夷、邕、演誅之,邕子孺 乃被宥。世祖世為奉朝請。

檀弘宗

按《南齊書檀超傳》,「超祖弘宗,宋南琅邪太守。」

檀和之

按《萬姓統譜》:「和之,金鄉人,孝建中為豫州刺史。和之 先歷始興太守、交州刺史,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

檀道鸞

按《南史檀超傳》:「超叔父道鸞,字萬安,位國子博士,永 嘉太守,有文學,撰《續晉陽秋》二十卷。」

南齊

檀超

按《南齊書檀超傳》:「超字悅祖,高平金鄉人。少好文學, 放誕任氣,解褐州西曹,舉秀才。孝建初,坐事徙梁州, 板宣威府參軍。孝武聞超有文章,敕還直東宮,除驃 騎參軍、寧蠻主簿、鎮北諮議。超累佐蕃職,不得志,轉 尚書度支郎、車騎功曹、桂陽內史。入為殿中郎,兼中 書郎、零陵內史,征北驃騎記室、國子博士,兼左丞。超」 嗜酒,好言詠,舉止和靡,自比晉郗超為高平二超謂 人曰:「猶覺我為優也。」太祖賞愛之。遷驍騎將軍、常侍、 司徒右長史。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與驃騎記室 江淹掌史職。史功未就,卒官。

檀珪

按《萬姓統譜》:「珪字伯玉,道濟從孫,王僧虔以為參軍。」

北魏

檀翥

按《尚友錄》:「翥字鳳翔,十歲喪父,志清介,幼孤寒,不與 鄰人來往。好讀書,能屬文,又精於琴。年十九,以名家 子仕北魏,為中書舍人。」

檀固

按《萬姓統譜》:固,建德人。登第後,嘗上書極言朝政缺 失,且言:「朝廷罷呂大防、蘇轍、范純仁而用章惇、曾肇、 蔡卞,去三賢而進三凶,此天下治亂之由也。」書奏報 罷。及蔡京用事,遂不復用。

檀敷禮

按,《萬姓統譜》:「黃山谷在荊州,有帖與檀敷禮覓硯。」

檀明德

按《萬姓統譜》:「明德,奉義人,知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