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3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五代史韓遜傳》,遜不知其世家,初為靈武軍校,當 唐末之亂,據有靈鹽,唐即以為節度使,而史失其錄, 不見其事。梁開平三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潁川 王,始見於史。是時,邠寧楊崇本、鄜延李周彝、鳳翔李 茂貞皆與梁爭戰,獨遜與夏州李思諫臣屬於梁,未 嘗以兵爭。李茂貞嘗遣劉知俊攻遜,不能克,遜亦善 撫其部,部人皆愛之,為遜立生祠。貞明中,遜卒,軍中 立其子洙為留後,梁即以為節度使。至莊宗時,又以 洙兼河西節度。天成四年,洙卒,即以洙子澄為朔方 軍留後。其將李賓作亂,澄乃上章請師於朝,明宗以 康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以代澄,由是命吏而相代 矣。韓氏自遜有《靈武傳》,世皆無所稱述,澄後不知其 所終。

韓昭

按《萬姓統譜》:昭仕偽蜀王氏,為禮部尚書,琴棋書筭 皆涉獵。李台瑕曰:「韓八座伎藝如拆襪線,無一條長。」

後晉

韓熙載

按《萬姓統譜》:熙載,濰州北海人。唐進士,名聞京洛,奔 江南,事李氏,累官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諡文靖。熙 載才氣俊逸,善為文,素性高簡,無所卑屈,江左號為 「韓夫子」云。

韓保貞

按《十國春秋》,「後蜀韓保貞,字永吉,潞州長子人。父昭 運,從高祖入西川。及高祖稱大號,署珍州刺史。保貞 初事高祖為押牙,及登極,以為豐德庫使,兼廣義庫 使。後主嗣位,累遷眉州刺史、樞密副使,已復為漢州 刺史,拜宣徽北院使。後主為方士,房中之術,多採良 家子充後宮,保貞切諫,後主大悟,即日出之,賜保貞」 金數斤。未幾,鳳翔侯益歸款,命保貞充北路行營都 監,以圖岐陽。益中變,保貞還成都。俄為雄武節度使, 領兵出新關,至隴州,漢兵固守,保貞無功而還,復屯 雄武。廣政十四年,赴成都,改寧江節度使。李昊讓度 支,詔以保貞代之。已又加宣徽南院使、山南節度、左 衛聖步軍節度指揮使,遷奉鑾肅衛馬步軍都指揮 使,又選其子崇遂尚公主。未幾,荊南高繼沖納土于 宋,後主聞之,詔保貞為峽路都指揮制置使,屯夔州, 以經畫邊事。遷檢校太尉兼侍中。已而聞宋舉兵,以 保貞為山南節度使、興元、武定緣表諸砦屯駐都指 揮使。及王全斌至,保貞棄興元保西縣。宋師進圍之, 保貞懦懼不敢出,遣人依山背城結陳以自固,為《宋》 將史延德所破,獨以麾下遯。延德追擒之,送王全斌, 驛置汴京。宋太祖召升殿勞問,賜袍笏、金帶、茵褥、鞍 勒馬,仍賜甲第。未及命官而保貞卒,贈右千牛衛上 將軍。

韓保昇

按《十國春秋》,後蜀韓保昇,潞州長子人,太尉保貞弟 也。廣政時積官至翰林學士。博洽無所不窺,尤詳於 名物之學。後主命保昇取《唐本草》參校增註,為《圖經》 二十卷。後主自為製序,謂之《蜀本草》。

後周

韓通

按《宋史韓通傳》:「通,并州太原人。弱冠應募,以勇力聞, 補騎軍隊長。晉開運末,漢祖建義於太原,寘通帳下。 尋從漢祖至東京,累遷為軍校。漢祖典衛兵,以通為 衙隊副指揮使。從討杜重威,得銀青階檢校國子祭 酒。漢祖開國,加檢校左僕射。隱帝即位,遷奉國指揮 使。乾祐初,周祖為樞密使,統兵伐河中,知通謹厚,命」 之自隨先登,身被六創,以功遷本軍都虞候。周祖鎮 大名,奏通為天雄軍馬步軍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 通甚有力焉。授奉國左第六軍都校、領雷州刺史。廣 順初,為虎捷右廂都校,遷左廂,充孟州巡檢,繼領永、 睦二州防禦使。周祖親征兗州,以通為在京右廂都 巡檢,命浚汴口,築河陰城刱營避。未幾,拜保義軍節 度觀察留後。周祖親郊,正授節度。并州劉崇南侵,命 通擊之,敗於高平。以通為太原北面行營部署,為地 道攻其城。俄班師,移鎮曹州,檢校太保。顯德二年,城 李晏口為靜安軍,又城束鹿及鼓城,并葺祈州,又城 博野,又城百八橋鎮及武強縣,皆旬日畢。歸朝會攻 秦、鳳,以通為西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入大散關, 圍鳳州,分兵城固鎮,以斷蜀餉道。未幾,拔鳳州,以功 授侍衛馬步軍都虞候。世宗征淮南,命通為京城都 巡檢。世宗以都城狹小,役畿甸民築新城,又廣舊城 街道,通總領其役,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為在京 內外都巡檢、權點檢侍衛司。三年,改領忠武軍節度、 檢校太傅,又改侍衛馬步軍都虞候。世宗幸壽春,為 京城內外都巡檢。淮南平,為歸德軍節度。六年春,詔 通河北,按行河堤,因發徐、宿、宋、單等州民浚汴渠數 百里。世宗將北征,命通與高懷德、張鐸先赴滄州,賜 襲衣、金帶、鞍馬、器帛,即領兵入契丹境乾寧軍之南, 俄為陸路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石守信副焉。又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