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0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陳全

按《福州府志》:「全字果之,長樂人。永樂丙戌進士第一, 授翰林編修,修《大典》。書成,召赴行在,又修《性理大全》。 以勞擢侍講,署翰林院事。公勤篤慎,著有《蒙菴集》。」

陳智

按《咸寧縣志》:「智字伯機,永樂丙戌進士,授北京道監 察御史。明年,丁母憂起復,乃涖烏臺,出按八閩、蘇松, 發姦摘伏,有如神明,特陞陝西憲使。宣德五年,上以 江西政務繁劇,必得智往,遂陞右布政使,豪猾屏息。 正統元年春,陞左布政使。六月,召赴闕,陞行在都察 院右都御史,平反大獄,甚有陰德。正統十一年卒。」

陳諤

按《明外史耿通傳》:「陳諤,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 舉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劾無所避。每 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呼為大聲 秀才。嘗言事忤旨,命坎瘞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 赦出還職。尋奏事復忤旨,罰修象房。諤貧不能雇役, 乃躬自操作。帝憐之,命復官,搏擊愈力。十一年,奉使」 雲南還,命署通政司事。逾年,署應天府。歷署鴻臚、工 部,所至能其官。十六年擢順天府尹。政嚴鷙,執政忌 之,出為湖廣按察使。閱三載,改山西。坐事落職。仁宗 即位,遇赦,當還故官。帝以諤前在湖廣,頗摭楚王細 故,乃曰:「諤,小人也。」謫海鹽知縣,遷荊王長史,為王府 所厭苦。宣德三年遷鎮江府同知。致仕歸卒。

陳璲

按《浙江通志》:「璲字廷嘉,號逸菴,臨海人。永樂戊子鄉 試,己丑會試皆第一。辛卯殿試二甲,授翰林庶吉士, 擢檢討。尋奉敕纂修《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未幾,坐郎 中盧信事繫獄久,得釋,杜門十餘年。執政薦擢廣西 按察司僉事,尋改督學江西,日與諸生講學,務以見 諸行事。三載,乞休,卒於家。」

陳琦

按《福安縣志》:「琦字公琰,洋頭里人。永樂壬辰進士,以 與修《永樂大典》,超授江西按察司僉事。兩監秋試,多 得士。後居艱除服,卒於京師。」

陳祚

按《明外史陳祚傳》:「祚字永錫,吳人。永樂九年進士。釋 褐,即擢河南布政司參議。十五年,疏言建都北京非 便,忤旨,謫均州大和山佃戶,躬耕力作,處之晏然。仁 宗立,詔選用諸遷謫者,祚在選中,會帝崩,不果用。宣 宗命憲臣即均州群試之,祚策第一,試吏部,復第一。 遂擢御史,巡按福建。方面大吏多被彈擊,禁止和買」, 閩人德之。尋按江西。時帝好宴樂,祚馳疏勸勤聖學。 帝雅以博習自負,見疏大怒,下祚獄。英宗立,復官。祚 再按湖廣,風節愈勁。遼王貴烚淫酷,祚劾之。帝怒,械 至京,論死。既而言悉驗,乃赦出獄,改官南京。尋遷福 建按察司僉事。久之,以疾歸,卒。

陳鎰

按《明外史陳鎰傳》:「『鎰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進士。 授御史,遷湖廣副使,歷山東、浙江,皆有聲。宣德十年, 擢右副都御史,鎮守陝西。正德改元,鎰言陝西用兵, 民困供億,派徵物料,乞悉停免』。詔可。巡延綏、寧夏邊, 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六年春,以鎰久勞於外,命 與王翱歲一更代。七年,翱調遼東,鎰復出鎮。歲滿當」 代,以陝人乞留,詔仍舊任。九年進右都御史,鎮守如 故。命巡視甘肅、寧夏、延綏邊務,尋還理院事。也先將 入犯,命出撫畿內。事寧,召還,進左都御史。景泰二年, 陝西饑,軍民萬餘人願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 命之。鎰凡三鎮陝,先後十餘年,陝人戴之若父母。三 年召還,加太子太保,掌都察院。明年以疾致仕。卒。贈 太保,諡《僖敏》。

陳遜

按《浦城縣志》:「遜字必恭,號古朴子。永樂十年進士,任 監察御史。廉介自持,卓爾敢言。秩滿,陞雲南布政司 參政,尋陞右布政使,卒於官。」

陳祥

按《浙江通志》:「祥字從儉,天台人。永樂甲午舉於鄉,授 南昌府學教授,陞工科給事中。奉詔覈諸衙倉糧,綜 理周密,人不敢私。漢庶人叛,隨楊文敏公征討有功, 又奉命與平江伯陳瑄選調江北軍。吏垣李培言事 忤旨免官,祥上疏力救。後楊文貞等累薦,以觸近侍 歸。」

陳循

按《明外史陳循傳》:「循字德遵,泰和人。永樂十三年進 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習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祕 閣書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進侍講。宣德初,進 侍講學士。正統元年兼經筵官。久之,進翰林學士。九 年,入文淵閣,典機務。明年進戶部右侍郎,兼學士。土 木之變,人情洶洶,循居中,所言多采納。進戶部尚書。」 景泰二年進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進 華蓋殿大學士。英宗復位,于謙、王文死,杖循百,戍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