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0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部事。寧初名亮,至是賜名寧。三年出知蘇州,尋改 浙江行省參政。未行,用胡惟庸薦,召為御史中丞。六 年命兼領國子監事,俄拜右御史大夫。久之,進左御 史大夫。寧有才氣,而性特嚴刻。及居憲臺,益務威嚴。 太祖常責之,寧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數諫,寧怒,捶之 數百,竟死。太祖深惡其不情,寧懼,遂與惟庸通謀。十 三年,惟庸事發,寧亦伏誅。

陳普才

按《名山藏勳封記》:「承恩侯陳普才,以陳友諒父侯。」

陳友富

按《名山藏勳封記》:「歸仁伯陳友富以友諒兄侯。」

陳友直

按《名山藏勳封記》:「懷恩侯陳友直,以友諒兄侯。」

陳友諒

按《明外史陳友諒傳》,「友諒,沔陽人,本姓謝氏,祖千一, 贅於陳,因從其姓。友諒少讀書,略通文義,嘗為縣小 吏。徐壽輝僭號,倪文俊用事,友諒隸其麾下,數有功, 為領兵元帥。已乘釁襲殺文俊,并其兵,自稱宣慰使, 尋稱平章政事。」是歲,元至正十七年,天完治平七年 也。太祖初渡江,取太平,與為鄰。友諒陷元池州,太祖 遣常遇春等擊取之,由是數相攻。始,友諒破龍興,其 主壽輝欲徙都之,友諒不可,數遣人阻其行。未幾,壽 輝遽發,次江州。江州,友諒治所也,伏兵郭外,迎壽輝 入,即閉城門,悉殺其所部,即江州為都,奉壽輝以居。 友諒自稱漢王,遂挾壽輝東下,攻太平,克之。志益驕, 謀篡位,進駐采石磯,遣部將陽白事壽輝前,陰戒壯 士挾鐵撾擊碎其首。壽輝既死,以采石五通廟為行 殿,即皇帝位於其中,國號漢,改元《大義》。友諒恃兵強, 欲東取應天,又為故將康茂才書所誘,引兵直前,太 祖親總大軍禦之。友諒趨江東橋,呼「茂才」不應,遂以 千艘抵龍灣,登岸接戰,大敗,還走采石。馮國勝蹙之, 友諒迎戰,又大敗,遂棄太平,遁走江州。太祖兵乘勝 取安慶,長驅至江州。友諒戰敗,遂棄江州,挈妻子奔 武昌。吳宏以饒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龍興降。 友諒忿疆土日蹙,治樓船數百艘,載其家屬百官,盡 銳圍洪都,守將朱文正、鄧愈堅守三月,不能下。太祖 自將救之,友諒乃撤圍,東出鄱陽湖,逆戰,遇於湖中 之康郎山。友諒集巨艦連鎖為陣,太祖兵不能仰攻, 乃縱火焚友諒舟。友諒大敗,欲退保鞋山。太祖已先 扼湖口,邀其歸路。持數日,漢軍乏食,突圍出湖口。諸 將自上流邀擊之,大戰涇江口,漢軍且鬥且走,友諒 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撝,驟中流矢,貫目睛及顱死。 其軍大潰。長子善兒被執。友諒僭號凡四年。

陳友仁

按《明外史陳友諒傳》:「友諒治樓船,盡銳圍洪都。太祖 救之,友諒乃撤圍,東出鄱陽湖,逆戰,遇於湖中之康 郎山,太祖縱火焚友諒舟,友諒弟友仁燒死。友仁號 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諒為氣索。太祖師旋應 天,贈友仁康山王。」

陳友定

按《明外史陳友定傳》:「友定,一名有定,字安國,福清人, 徙居汀之清流,世業農。為人沈勇,喜游俠,鄉里皆畏 服之。至正中,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募民兵討賊。 友定應募。公安使掌所募兵,署為黃土砦巡檢,討平 諸山寨,進清流縣尹。陳友諒遣鄧克明陷汀、邵,略杉 關。行省授友定汀州路總管禦之,大捷。踰年,克明復」 取汀州,急攻建寧。守將完者帖木兒檄友定入援,連 破賊,悉復所失郡縣。行省上其功第一,進參知政事。 已,置分省於延平,以友定為平章。於是友定盡有福 建八郡之地,數招致文學知名士,留置幕下。然頗任 威福,所屬違令者,輒承制誅竄不絕。漳州守將羅良 心不平,以書責之。友定怒,以兵誅良。於是友定威振 八閩,然事元未嘗失臣節。太祖既定婺州,與友定接 境。友定侵處州,參政胡深擊走之。進攻建寧,友定以 銳師夾擊,深兵敗,被執,死之。太祖既平方國珍,即發 兵伐友定,別遣使至延平招諭友定。友定置酒,大會 諸將及賓客,殺明使者,瀝其血酒甕中,與眾酌飲之。 酒酣,誓於眾曰:「吾曹並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 磔妻子戮。」遂巡視福州、環州城,嚴兵為拒守計。及湯 和等進攻延平,友定謀於眾曰:「敵兵方銳,難於爭鋒, 不如持久困之。」諸將請戰,不許。數請不已。友定疑所 部叛,殺蕭院判,軍士多出降。會軍器局災,城中砲聲 震地,明師知有變,急攻城。友定呼其屬訣曰:「大事已 去,吾一死報國,諸君努力!」因退人省堂,衣冠北面再 拜,仰藥死。所部爭開城門納明師。師入,趨視友定,猶 未絕也。舁出水東門,適天大雷雨,友定復甦,遂械送 京師。入見,帝詰之,友定厲聲曰:「國破家亡,死耳,尚何 言!」遂併其子海殺之。

陳海

按《明外史陳友定傳》:「友定子海,一名宗海,工騎射,亦 喜賓禮文士。友定既被執,自將樂歸於軍門,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