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0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尋兼權參知政事。卒官。贈開府儀同三司、盰江郡侯, 諡「文定。」所著有《寄懷斐槁》《曲轅散木集》《兩朝奏議》《經 筵講義》《經史明辨》《經史管見》《人物論》。

陳元桂

按《宋史陳元桂傳》:「元桂,撫州人。淳祐四年進士,累官 知臨江軍。時聞驚報,築城備禦,以焦心勞思致疾。開 慶元年春,北兵至臨江,時制置使徐敏子在隆興,頓 兵不進,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門亭上督戰,矢石如雨, 力不能敵,吏卒勸之避去,不從。師至,元桂瞠目叱罵, 遂死之。敏子以聞,贈寶章閣待制,官一子,諡正節。」

陳植

按《詔安縣志》:「植字寢立,以字行。以廕補太學司理漳 州。登淳祐進士。以妻安定郡王女,封郡馬都尉,賜食 邑,提督嶺南海路兵馬。帝昺浮海,植領海舟,見事急, 斷維出港,自以六舟泊梅嶺,收亡命,馳檄諸蠻,圖立 宋後。聞世傑舟覆,元人索捕,變姓名,隱大芹、白葉、九 侯間。臨終命葬,南望崖山,不北面於元云。」

陳登

按《福州府志》:「登,閩縣人。淳祐間,知新昌縣。鎮之以靜, 撫之以寬,有豈弟之風。踰年政清訟簡,民懷其惠。」

陳學心

按《尚友錄》:「學心,崇安人。淳祐間登進士,歷官高州知 府。謝枋得起兵,使守安仁。元兵至,力戰死之。」

陳宜中

按《宋史陳宜中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也。少甚貧,而 性特俊拔。既入太學,有文譽。寶祐中,丁大全得寵於 理宗,在臺橫甚,宜中攻之。大全怒,使監察御史吳衍 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業率十二齋生冠帶送 之橋門之外,大全益怒,宜中謫建昌軍。大全既竄,丞 相吳潛奏還之。賈似道入相,復為之請,詔免省試,令」 赴。景定三年,廷試中第二人,由紹興府推官、戶部架 閣、祕書省正字、校書郎,數年,遷監察御史。程元鳳再 相,似道恐其侵權,欲去之。宜中首劾元鳳,亦自請外, 為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四年,改浙西提刑。五年, 召為崇政殿說書,累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 閩闕帥,以顯文閣待制知福州。在官得民心,歲餘,入 為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德祐元年,升同知樞密院事。二月,似道喪師蕪湖,乃 以宜中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已而翁應龍自軍中 歸,宜中問似道所在,應龍以不知對。宜中以為似道 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誤國之罪。似道行時,以所親 信韓震總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遷者,宜中召震 計事,伏壯士袖鐵椎擊殺之,以示不黨於似道。以王 爚為左丞相,拜宜中特進、右丞相。四月,爚還朝論事, 即與宜中不合。會留夢炎自湖南入朝,宜中乞罷政, 請以夢炎為相。太皇太后乃以宜中為左丞相,夢炎 為右丞相,爚進平章軍國重事。爚子嗾,京學生,伏闕 上書,數宜中過失數十事。書上,宜中竟去,遣使召之, 不至。其後罷爚,命臨安府捕逮京學生,召之,亦不至。 太皇太后自為書遺其母楊,使勉諭之,宜中始乞以 祠官入侍,乃拜醴泉觀使。十月壬寅,始造朝,尋為右 丞相。十一月,遣張全合尹玉、麻士龍兵援常州,玉與 士龍皆戰死,全不發一矢,奔還。文天祥請誅全宜中, 釋不問。已而常州破,鄰邑望風皆遁。宜中遣使如軍 中請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宮請遷都,太皇太后不可。 宜中痛哭請之,太皇太后乃命裝,俟升車,給百官路 費銀。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脫簪珥擲之地,遂 閉閤。群臣求內引,皆不納。宜中初與元丞相伯顏期 會軍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顏將兵至皇亭山,宜中 宵遁。陸秀夫奉二王入溫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溫 州,而其母死,張世傑舁其棺舟中,遂與俱入閩中。益 王立,復以為左丞相。井澳之敗,宜中欲奉王走占城, 乃先如占城諭意,度事不可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 之,終不至。至元十九年,大軍伐占城,宜中走暹,後沒 於暹。

陳大震

按《廣東通志》:「大震,字希聲,番禺人。寶祐癸丑進士,釋 褐為博羅主簿,遷循州長樂令,以敏捷寬厚稱。轉廣 濟令,以平盜功改奉議郎,參靜江帥府。咸淳七年,權 知雷州,轉朝奉大夫,知全州。元兵壓境,知力不支,自 劾罷歸。端宗入廣,召為吏部侍郎,不就。宋亡,元錄遺 臣,授司農卿、廣東儒學提舉,以疾力辭。」

陳士英

按《泉州府志》:「士英,永春人,為縣隅總。寶祐六年冬,寇 犯永春境,士英率民兵二百,忽遇賊眾猝至,眾皆辟 易,士英獨掀髯奮擊,力不支死。」

陳壽孫

按《尚友錄》:「壽孫,瑞安人。寶祐間登第,授台州教授。會 新郡守初視篆,乃丞相丁大全之黨,至謁廟日,壽孫 乃揚言曰:『昔冉求為季氏聚斂,聖人尚欲鳴鼓而攻 之。太守乃丁大全黨聚斂之徒,烏可升我夫子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