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氏族典第七十七卷

吳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

以國為氏周同姓國

吳氏。吳,今蘇州城是也。太伯與弟仲雍,皆周太王之 子,而季歷之兄也。季歷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 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攜而奔荊蠻。太伯號勾吾,舊曰 勾吾,地名。然吳有勾吾,越曰勾踐,皆是名號,非謂地 名。勾者,吳越之語辭也。荊蠻之人義太伯,從而歸之 千餘家,立以為君長。太伯卒,無子,仲雍立。至武王克 商,求太伯仲雍之後,得仲雍之曾孫周章,已君吳矣, 從而封之為吳子,追封太伯為吳伯,又別封周章之 弟虞仲於虞,皆為諸侯。自太伯五世而得封,十二世 而晉滅虞,虞滅而吳始大,至壽夢而稱王,其子季札 來聘,始見《春秋》。自壽夢以上,可知世數,而不可紀年。 壽夢之元年,魯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獲麟之 歲也。二十三年,魯哀公之二十二年也。是年勾踐滅 吳,子孫以「國」為氏。季札避國,子孫居齊、魯之間。

《王應麟姓氏急就篇》

吳氏

吳氏、周太王子太伯封吳,其後為氏。舜後封虞,虞、吳 音相近,故舜後亦姓吳。

《廖用賢尚友錄》

吳姓

吳延陵羽音。又望出渤海濮陽。

《四川總志》

《氏族譜》

吳氏入蜀,以唐左武衛兵曹參軍為始祖。四世孫藂, 偽蜀時最顯,至袞六世矣,仕宋朝,至太子舍人,贈都 官員外郎。七世孫季良,第端拱二年進士,至都官郎 中,贈中大夫。九世諸孫師孟,第進士,官至左朝議大 夫,門望始大。王安石當國,謂師孟同年生也,自鳳州 別駕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倉兼農田水利差役事。 師孟疏力言法不便,寧罷,歸故官。後知蜀州,又論茶 法害民。繼謝事去。蘇文忠公軾《刺新法書》有曰:「吳某 乞免提舉,如逃垢穢。」至言茶病民,以矯矯六君子稱 之,師孟其一也。子縝,以世科官至左朝議大夫,知邛、 蜀、洋、萬四州。子景,知漢州,官至朝散大夫。景之子璘, 始遷蜀州,今重慶府惟師孟從兄弟「師益三世猶居 成都,族最舊,子孫亦蕃,十世皆葬成都」,繪於寶曆寺, 凡數十人。

《滕縣志》

《人物》

吳昇,其先本女直吾古論氏,世居臨洮,乃以「吾」作「吳」, 因姓吳。曾大父吳珍,仕金為滕陽軍判,遂為滕人。

吳姓部列傳一

吳起

按《史記吳起傳》:「起,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 君。齊人攻魯,魯欲將起,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起 於是遂殺其妻。魯卒以為將,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惡 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 事之。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為將,與士卒分勞 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文侯以起善用兵,乃以為」 西河守。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公叔為相,害起。 起懼得罪,遂去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於 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及悼王死,宗 室大臣作亂,攻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 射刺吳起,并中悼王。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起而 中王尸者,坐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吳芮

按《漢書吳芮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 號曰番君。天下之叛秦也,芮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 沛公攻南陽,遇芮之將梅鋗,與偕攻析酈。項羽以芮 率百越佐諸侯,從入關,立芮為衡山王,都邾。項籍死, 上以鋗從入關德芮,徙為長沙王,都臨湘。一年薨,諡 曰文王。」

吳廣

按《漢書陳勝傳》:「吳廣,字叔陽,夏人。二世元年秋七月, 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勝、廣皆為屯長。至蘄,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斬。乃謀殺兩尉,召徒屬袒右, 稱大楚,為壇而盟。勝自立為將軍,廣為都尉,入據陳 勝,立為王,號張楚。以廣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 勝立甯陵君咎為魏王,周市為相,將軍田臧等相與」 謀矯陳王令以誅吳廣,獻其首於勝。

吳實

按《尚友錄》,「實字子景,號綺里季,隱商洛山,四皓之一。」

吳臣

按:《漢書吳芮傳》:「長沙王芮薨,子成王臣嗣。」

吳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