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駿

按《浦城縣志》:「駿字晞遠,登元豐八年進士,調潞州上 黨簿,薦知虔化縣,通判永州,以謗謫池陽。政和初,中 丞吳執中抗章為辯其枉,通判饒州,卒。」

吳必明

按《萬姓統譜》:「必明字若愚,崇安人。父仲虎,元豐中登 第,為容州司理,終通判石州,權知英州。必明用廕入 官,調候官縣丞,以廉聞。通判汀州,未赴,而葉儂趙汝 為竊發,必明竭家財,集民兵,防護鄉井。除知邵武軍, 轉朝請大夫、廣東提舉。」

吳熙

按《萬姓統譜》:「熙字季明,博學厲隱操,與從兄儀稱雙 璧。」元祐間,陳瓘里居,以熙兄弟學行言於郡守,守以 遺逸薦於朝,得召赴闕。

吳師仁

按《宋史吳師禮傳》:「師禮兄師仁,字坦求,篤學厲志,不 事科舉,喪親廬墓。郡守陳襄、鄧潤甫、蒲宗孟皆以遺 逸薦於朝。元祐初,召為太學正,遷博士。後為潁川吳 王宮教授,卒。」

吳師禮

按《宋史吳師禮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 舍賜第,調涇縣主簿,知天長縣,召太學博士、祕書省 正字,預餞鄒浩,免。徽宗初,為開封府推官,擢右司諫, 改右司員外郎。師禮工翰墨,嘗訪以字學,對曰:「陛下 御極之初,當志其大者,臣不敢以未伎對。」聞者獎其 得體。以直祕閣知宿州,卒。

吳安詩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詩,在元祐時為諫官起居郎。 子儲。

吳安持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持,為都水使者,遷工部侍郎, 終天章閣待制。子侔。」

吳璋

按《順昌縣志》:「璋,字南玉,登紹聖四年進士,歷官州郡, 所至奉法修職,以朝請大夫知韶州,賜三品服致仕。」

吳材

按《宋史吳材傳》:「材字聖取,處州龍泉人。中進士第,歷 清溪主簿,咸平尉,知江都縣,入為太學博士。以趙挺 之薦,擢右正言,還左司諫。」黨論復起,材首論范純禮 為朋附黨。其後受曾布指,疏言:「元符之末,變神考之 美政,逐神考之人材者,韓忠彥實為之首。」忠彥遂罷。 材鷙忍疾視善類,所排逐最多。進起居郎,以憂去,蔡 京用為給事中、吏部侍郎。陛見,有所陳,京不悅,以天 章閣待制知光州。挺之作相,召拜工部侍郎,卒。

吳國鑑

按《尚友錄》:國鑑,海康人。先是居民舍,寇準為丁謂所 害,自後無敢留遷客者。及蘇轍貶居海康,國鑑特築 室館之,已而坐罪,略不介意也。

吳儲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詩,安詩子儲,官員外郎,坐與 妖人張懷素通謀,誅死。」

吳侔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持。安持子侔,官員外郎,坐與 妖人張懷素通謀,誅死。」

吳時

按《宋史吳時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 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陸師閔幹秦蜀茶馬, 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 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 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召為工部員外郎, 即改禮部,兼辟雍司業,遷太僕少卿。張商英罷相,言」 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 東常平。童貫經略北方,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 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因進對及取《燕事》,蔡攸聞 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 兼侍讀,俄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卒,年七十八。時敏 於為文,未嘗屬槁,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吳擇仁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從孫擇仁,字智夫,以父任為 開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國初,畿內饑,多盜,以擇仁知 大鹿縣。中貴人譚稹奴犯法,按致於理,稹羞恚造譖, 徽宗詔宋喬年往鞫,不能得毫毛罪。喬年薦召詣闕, 擢熙河路轉運判官,即以直祕閣為副使,加龍圖,進 集賢殿修撰,為京畿都轉運使,拜戶部侍郎兼知開」 封府。出為顯謨閣直學士、知熙州。從永興軍走馬承 受藍從熙言其擅改茶法,奪職,免再閱歲。以徽猷閣 待制領江、淮發運,還,直學士、知渭州。以病,提舉崇福 宮。起知青州,不克拜,卒。

吳懋

按《武進縣志》:「懋字禹功,登崇寧五年進士,調當塗縣 主簿,更十數令不決之訟,皆立決之。金人至京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