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3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加觀文殿大學士,拜昭德軍節度使、知永興軍,改并 州。復為觀文殿大學士、戶部侍郎、知青州。遷尚書左 丞,不拜,徙定州。召還京師,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 致仕,封潁國公。薨,年七十六。贈司空,加侍中,諡《莊敏》。

龐元英

按《宋史龐籍傳》:「籍子元英,朝散大夫。」

龐安時

按《宋史龐安時傳》:「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 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 為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 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已而病 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祕書,凡經傳百家之涉 其道者,靡不通貫,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門求診」 者,為辟邸舍居之,親視餰粥藥物,必愈而後遣。其不 可為者,必實告之,不復為治,活人無數。病家持金帛 來謝,不盡取也。年五十八而疾作,門人請自視脈,笑 曰:「吾察之審矣。且出入息亦脈也,今胃氣已絕,死矣。」 遂屏卻藥餌,後數日與客坐語而卒。

龐恭孫

按《宋史龐籍傳》:「籍孫恭孫,字德孺,以蔭補通判施州。 崇寧中,部蠻向文疆叛,詔轉運使王蘧領州事致討, 恭孫說降文疆而斬之。蘧上其功,進三秩,知涪州,遂 以開邊為己任,誘珍州駱文貴、承州駱世華納土,費 不貲。轉運判官朱師古劾恭孫生事,詔黜師古,而以 恭孫代。於是溱、播、溪、思、費等州相繼降。每開一城輒」 褒遷,五年間至徽猷閣待制、威州守。乞通保、霸二州, 進恭孫直學士、成都府,委以招納。未幾,其酋董舜咨、 董彥博來納土,詔遣赴闕,皆拜承宣使,賜第京師,更 名保州、祺州、霸州。享州使恭孫進築之。言者論其貪 縱,究治如章,謫保靜軍節度副使。踰月,起知陳州,復 待制,帥瀘州。又以築思州,進學士,前後在西南二十 年,所得州縣,多張名簿,實瘠鹵不毛地。繕治轉餉,為 蜀人病,無幾時皆廢。宣和中卒。

龐安仁

按《尚友錄》:「安仁字宅道,晉陵人,通五經,尤長於《易》。張 正素、周道卿皆在其門。」

龐迪

按《金史龐迪傳》:「迪字仲由,延安人。少倜儻,喜讀兵書, 習騎射,學推步孤虛之術,無所效用。應募隸涇原路 第三副將,破賊有功,授保義郎。嘗從百餘騎,遇夏人 數千,躍馬犯陣,敵皆披靡,自是知名。擢為正將,權發 遣涇原路兵馬都監。齊國建,權知懷德軍兼沿邊安 撫使。夏人薄城,迪破之,斬首五百級,獲軍資羊馬甚 眾。復破關師古兵」,擢知涇州,未到官,改知鎮戎軍、沿 邊安撫使。已而權淮南東路馬步軍副總管,總制沂 密、淮陽兼權知沂州。丁父憂去官。尋起復,為環慶路 兵馬都鈐轄,權知邠州。齊國廢,改華州防禦使。天眷 元年,除永興軍路兵馬都總管兼知京兆府,徙臨洮 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官制行,吏部以武功大夫、 博州團練使特授定遠大將軍。七年,除慶陽尹,以治 最聞。正隆元年,遷鳳翔尹。五年,徙汾陽軍節度使。大 定初,復為臨洮尹,遷南京路都轉運使,徙絳陽軍節 度使。卒官,年七十。

龐鑄

按《金史龐鑄傳》:「鑄字才卿,遼東人。少擢第,仕有聲。南 渡後,為翰林待制,遷戶部侍郎。坐游貴戚家,出倅東 平,改京兆路轉運使,卒。博學能文,工詩,造語奇健不 凡,世多傳之。」

龐遵

按《元史胡光遠傳》:「至順間,永平龐遵母病腫,三年不 能起,忽思食魚,遵求於市不得,歸途歎恨,忽有鯉躍 入其舟,作羹以獻,母悅病瘥。」

龐虎

按《衡州府志》:「虎,鳳陽人,衡州衛指揮僉事。洪武五年, 開設衛所,增築城池,建置軍營,諸所經畫,虎之功居 多。」

龐清

按《山西通志》:「清武鄉人,洪武乙丑進士,任監察御史, 後陞揚州府知府。」

龐惟方

按《萬姓統譜》:「惟方,陝西延安人。洪武間臨海知縣。為 政平恕,民有爭訟,必從容以理諭之,民自悅服。時督 造海船,徭役咸有調理,民不知擾。」

龐安

按《萬姓統譜》:安,博興人。洪武中為嘉興府通判,獲私 鬻鹽,徒送京師,而以鹽賞其獲者,戶部以其違例,罰 償鹽入官,且責取罪狀。安上言:「律者萬世之常法,例 者一時之指意,不當以一時之例壞萬世之法。今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