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2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十九卷目錄

 氏族總部紀事

氏族典第十九卷

氏族總部紀事

《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 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與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 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 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 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及鄭,鄭文 公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 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 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

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 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丐之 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 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 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 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 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 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襄公二十五年,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 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弔焉,見棠姜而美之, 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 可。」

襄公二十八年,盧蒲癸臣,子之有寵,妻之。慶舍之士, 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 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子之」, 即慶舍。

昭公元年,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焉。子產曰:「僑聞之,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 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 知其姓則卜之。男女辨姓,禮之大節也。今君內實有 四姬焉,其無乃是也乎?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 矣』。」

《漢書衛青傳》:「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 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 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姊 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 氏。衛媼長女君孺,次女少兒,次女則子夫子夫,男弟 步廣皆冒衛氏。」

《晉書束晳傳》:「晳字廣微,陽平元城人,漢太子太傅疏 廣之後也。王莽末,廣曾孫孟達避難,自東海徙居沙 鹿山南,因去疏之足,遂改姓焉。」

《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俗,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 為種號。十二世後,相與婚姻。」

《烏桓傳》:烏桓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 《續文獻通考》:後漢梁冀進鄧香女為貴人,有寵,女初 隨母養於梁冀,冀乃認為己女,易姓為梁。後冀誅,立 為后,猶姓梁氏。群臣以后本出於鄧,復姓鄧氏。 魏陳矯本劉姓,出嗣舅氏,而娶於劉,徐宣每非之,太 祖愛其才,乃下令曰:「喪亂前事,一切勿問。」

孔融詣楊修,修出楊梅食之,融曰:「此是爾家果。」修時 年七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國志管寧傳》註:「傳:子曰:『寧以衰亂之時,世多妄變 氏族者,違聖之制,非禮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論》以原 本』。」《世系》文多不載。

《孫韶傳》:「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吳人也。 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吳書》曰:「河堅族子 也,出後姑俞氏,後復姓為孫。」

《續文獻通考》:魏明悼后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 魏,或欲兩書。司馬孚以為經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 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 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帝稱皇帝,地稱后 土,后稱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號,流無二之尊 名,不待稱國號以自表,不俟稱氏族以自彰。是以《春 秋》隱公三年經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稱天,不曰 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國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書國書名,所以異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經曰:「劉夏 逆王后於齊。」不曰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異乎列國 之夫人也。至於列國則曰「夫人姜氏。」至自齊,又曰「紀 伯姬卒。」書國稱姓,所以異乎天王后也。由是觀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