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2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冬十月,保忠降於契丹,則其忠果可保乎?其家果可 一乎?《書》之所以著其失也。

《營衛志部族序》
遼史

「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處。 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 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葛木 之類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遙輦、九帳、皇族、三父房是 也。奇首八部,為高麗、蠕蠕所侵,僅以萬口附於元魏, 生聚未幾,北齊見侵,掠男女十萬餘口。繼為突厥所 逼,寄處高麗,不過萬家,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矣。別 部有臣附突厥者,內附於隋者,依《紇臣》水而居,部落 漸眾,分為十部,有地遼西五百餘里。唐世大賀氏仍 為八部,而松漠、元州別出,亦十部也。遙輦氏承萬榮 可突於散敗之餘,更為八部,然遙輦、迭剌別出,又十 部也。阻午可汗析為二十部,契丹始大。至於遼太祖, 析九帳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聖宗之世,分置十有 六,增置十有八,并舊為五十四部。內有拔里、乙室、己 國舅族,外有附庸十部,盛矣。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 族、外戚二表》。餘五院、六院,乙室部,止見益古、撒里本。 捏剌;烏古部,止見撒里卜涅勒。突呂不突舉部,止見 塔古里、航斡,皆兄弟也。奚王府部時,瑟哲里,則臣主 也。品部有挐,女楮特部有洼,其餘世繫名字,皆漫無 所考矣。《舊志》曰:「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涅 里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興,以迭剌部強熾,析 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置。勝兵甲者, 即著軍籍,分隸諸路詳穩、統軍、招討司。番居內地者, 歲時」田牧平莽間。邊防糾戶,生生之資,仰給畜牧,績 毛飲潼以為衣食。各安舊風,狃習勞事,不見紛華異 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卒之虎視四方,強朝 弱附,東踰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族實為之爪 牙云。

《完顏仲元等傳贊》
金·史

古者,天子胙土命氏,漢以來乃有賜姓,宣宗假以賞 一時之功,郭仲元、郭阿鄰皆賜國姓,女奚烈資祿、烏 古論長壽皆封疆之臣而賜以他姓。貞祐以後,賜姓 有格。夫以名使人用之貴則貴,用之賤則賤,使人計 功而得國姓,則以其貴者反賤矣。完顏霆、完顏佐皆 賜國姓者,併附於此。

《論唐氏族志》
元·弋直

愚按:人之賢否不同,善惡萬狀,初不可以家世而求 之也。以堯、舜為父而有朱均;以瞽鯀為父而有舜、禹; 伊尹自耕稼而佐成湯,傅說自版築而相武丁,太公 自漁釣而為周太師,此豈以家世而求之邪?況自魏 有中原,中外之姓雜然無辨,赫連托始於夏后,拓跋 推本於軒轅,李氏以元元為祖,崇韜認汾陽為宗,書 史失傳,譜牒無據。至若唐之崔、盧、李、鄭,矜其門地,販 鬻婚姻,無所不至。太宗深疾斯弊,思欲革而正之,是 矣。然猶以一時品級之高下,而為後世門戶之貴賤, 則滋惑也。姑以當時言之,當時名臣,無過房、杜,厥後 遺愛,與公主為非。杜、荷與承乾造逆,將以其父祖之 賢德而取之乎?抑以其子孫之叛逆而黜之乎?然此 猶在易世之後也。若侯君集與《凌煙》之圖而身為叛 逆,許敬宗與登瀛之選而心極奸邪,又將何以處之 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奈何欲定以一時之私見 哉?宜其紛紛而卒無補於事也。

《同姓名辨》
明·王圻

《路史》曰:耳目之所接,有不得而盡。世知孔子之諡文 宣王,而不知齊之竟陵王子良與隋之長孫雅亦曰 文宣王。漢兩龔遂俱為郡太守,兩京房俱明易災異, 然則千歲之久,萬里之遠,其不約而同者,詎可既耶? 昔嘗聞有唐堯虞舜矣,及摭《梁史》,則又有所謂虞舜 者,官太常丞,嘗薦明堂之議,而漢更有唐堯為臨武 長堯舜,而可名哉?予述《路史》,既白祝融氏、共工氏、帝 魁氏、青陽氏、高陽氏、渾敦氏與夏后啟、商湯有巢氏、 豕韋氏之不同,而悵或人之無識也。夫經史之間,氏 名同者眾矣,如劉弘、王褒俱有十一,張良有九,而張 敞、王吉皆有八。然則記錄之下,可勝感哉!且士丐,士 鞅之父也,而乃相鞅;壽夢,句吳之君也,而乃臣越。書 裁四代,亦既載兩伯夷,而《論語》一書,乃有兩南宮,适 世莫察爾。夫公孫龍為孔門高弟,而顏回為晉代羌 帥,時異事殊,正得不滿。有如王羲之之仕苻健,張華 之佐慕容德,韓信降敵,曾參殺人,亦既並時,得不為 投杼耶?昔蕭繹、陸善終俱著《同姓名錄》,然特不能包 刺,即以後世固不勝窮,而在古猶不少,請誦其涉史 篇者,著《左方》。按古有庸成氏,而黃帝之臣亦曰庸成。 伏羲曰蒼牙,而天之雷吏亦曰蒼牙。羲臣曰巫咸,而 未乂商家;帝臣曰朱宣,而為唐剌濮。以至離婁事黃 帝,則論彼商臣;張若事黃帝,則指夫秦士;趙隱仕商 國而亟舉魏賢;馮夷友費昌而竟談河伯,睹叔均而 思稷子。山海經商均曰叔均見《習朋》而疑「齊臣。」黃帝臣曰習朋贊「《風后》 為《軒師》。」禹時亦有風后疑「伍胥為楚族。」黃帝臣有伍胥謂赤松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