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2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自太皞、秦、趙、梁、徐、郯、江、黃、葛、 麋、嬴姓也,自少皞、莒、己姓、薛、任姓。

隱十一年疏引《世本》:「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皆任姓。」

南燕姞姓也。自黃帝。

密須,亦姞姓。《國語》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封國在周世,無考。

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權,𦬒姓。邾郳,曹姓。鄅偪陽,妘 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

《國語》又有彭、禿、斟三姓,在周世無考。

齊、呂、許、紀、州、向,姜姓也。自炎帝。

又有姜戎

蓼,六舒,舒鳩,偃姓也。自咎繇、胡歸姓鄧,曼姓羅,熊姓 狄,隗姓鄋瞞,漆姓陰戎,允姓。六者,不詳其所出。

《國語》以莒為「曹姓」 ,越為「𦬒姓」 ,與此異。

略舉一二論之,則今之孟氏、季氏、孫氏、甯氏、游氏、豐 氏皆姬,陳氏、田氏皆媯,華氏、向氏、樂氏、魚氏皆子,崔 氏、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𦬒。自戰國以下之人 以氏為姓,而五帝以來之姓亡矣。

或曰:「嬴姓出於祝融、䢵葛穀皆嬴姓。伯益賜姓嬴,秦趙、徐乃其後。」 凡注疏家所引姓氏,大抵出於《世本》。今其書亡,不能備考。

《氏族》

《禮記大傳正義》:「諸侯賜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 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之子,其親已遠,不得 上連於公,故以王父字為氏。若適夫人之子,則以五 十字、伯仲為氏,若魯之仲孫、季孫是也。若庶子妾子, 則以二十字為氏。」

《記》所云「冠而字之」 「之」 字。

則展氏、臧氏是也。若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 為氏。以官為氏者,則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者,若 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比為卿乃賜。有大功德者, 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雖公子之身,若有大功 德,則以公子之字賜以為族,若仲遂是也。其無功德, 死後乃賜族,若無駭是也。

按:此論亦多不然,詳見《卿不書族》條。

其子孫若為卿,其君不賜族,子孫自以王父字為族 也。氏族對文為別,散則通也,故《左傳》云「問族於眾仲」, 下云「公命以字為展氏」是也。其姓與氏散亦得通,故 《春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戰國時人,大抵猶稱「氏族。」

《戰國策》:甘茂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不言姓而言族,可見當時未嘗以氏為姓也。」

漢人則通謂之姓,然氏族之稱,猶有存者。《漢書·恩澤 侯表》,「褒魯節侯公子寬,以魯頃公元孫之元孫奉周 祀,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封子相如嗣,更姓公孫氏。」

《平帝紀》「封周公後公孫相如為褒魯侯。」 當依《表》作「公子寬。」

後更為姬氏,公子公孫氏也。姬,姓也。此變氏稱姓之。

一證

《水經注》:「漢武帝元鼎四年,幸雒陽,巡省豫州,觀於周 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封為周子南君, 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 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 南為侯。秦并六國,衛最後滅。疑嘉是衛後,故氏子南 而稱君也。」據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命之為 爵,而《漢書恩澤侯表》竟作「姬嘉」,則沒其氏而書其姓 矣,與褒、魯之封公孫氏更為姬氏者正同。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秦始皇則 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

《氏族相傳之訛》

《氏族》之書,所指秦、漢以上者,大抵不可盡信。《唐書表》 李氏則云:「紂之時有理徵,字德靈,為翼,隸中吳伯。」

本李延壽《北史序傳》。

不知三代時無此名字,無此官爵也。《表》王氏則云,「周 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傳記》亦無此事。王氏 定著三房:一曰瑯琊,二曰太原,皆出靈王太子晉;三 曰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云 舜後。

《漢書元后傳》:「莽自謂黃帝之後,黃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媯汭,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三世稱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為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莽敗,其族尚全,未必無後裔。而《春秋》吳有王犯,晉有 王良,范氏之臣王生;戰國齊有王斗、王蠋、王驩,費有 王順,魏有王錯,趙有王登,秦有王稽、王齕、王剪、王綰、 王戊。

《過秦論》有王廖,未知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