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2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顯。邁尤以博洽受知,孝宗謂其文備眾體,有《容齋五 筆》《夷堅志》行於世。

洪彥華

按《萬姓統譜》:「彥華字叔炳,淳安人。天資樸茂,學問該 洽。登淳熙進士,居常自晦,言行如一,蒞官治民,專務 德化。其宰茶陵,值歲歉,悉心撫字,民無流亡。時真文 忠公德秀嘗薦之,累官至朝請大夫,知興化軍。」

洪咨夔

按《宋史洪咨夔傳》:「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二年進 士,授如皋主簿,尋試為饒州教授,授南外宗學教授, 以言去。丁母憂,服除,應博學宏詞科。崔與之帥淮東, 辟置幕府。與之帥成都,請於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 成都府。尋知龍州,還為祕書郎,遷金部員外郎。會詔 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盡言悟主矣』。其父見其疏曰: 『吾能喫茄子飯,汝無憂』。」史彌遠讀至「濟王之死,非陛 下本心」,大恚,擲於地。轉考功員外郎,轉對,復言李全 必為國患,於是臺諫交論,鐫二秩,讀書故山。彌遠死, 以禮部員外郎召入見,拜監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 越三日,擢中書舍人,尋兼權禮部侍郎,與真德秀同 知貢舉,俄兼直學士院。上疏乞祠,帝勉留之。遷吏部 侍郎,擢給事中,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士、知制誥。求 去益力,加端明殿學士,卒。御筆:「洪咨夔鯁慤忠亮,有 助新政,與執政恩例,特贈兩官。」

洪天錫

按《宋史洪天錫傳》,「天錫字君疇,泉州晉江人。寶慶二 年進士,授廣州司法,調湖州司理。帥方大琮辟真州 判官,留寘幕府,改秩知古田縣,調通判建寧府,擢諸 司糧料院,拜監察御史兼說書。累疏言天下之患三, 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謝堂、厲文翁,理宗 力護之。疏上至六七。最後請還御史印,改大理少卿」, 再遷太常,皆不拜。改廣東提點刑獄,五辭。明年,起知 潭州,直寶謨閣,遷廣東轉運判官。召為祕書監兼侍 講,以聵辭。升祕閣修撰、福建轉運副使,又辭。度宗即 位,以侍御史兼侍讀召,累辭,不許。在道疏所欲對病 民五事。進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加顯文閣待制、湖 南安撫使、知潭州,改漳州,皆力辭。又明年,改福建安 撫使。召為刑部尚書,不起。久之,進顯文閣直學士、提 舉太平興國宮,又力辭。踰年,進華文閣直學士,尋致 仕,加端明殿學士。疾革,草《遺表》以規君相。上震悼,特 贈正議大夫,諡文毅。

洪天驥

按《萬姓統譜》:「天驥字逸仲,晉江人。淳祐進士,任建寧 尉。發奸摘伏,當官無所回撓。每以文章課邑士,士皆 知所向方。累官知潮州。」

洪芹

按《宋史洪芹傳》:「芹,尚書右僕射适之曾孫,以大父澤 入官,甫更調,登進士第,自南平司法改欽州教授。部 使者愛其才,先後並薦之,有旨召審察。丁內外艱,入 主省架閣,遷太學博士,論對發明絜矩之道,擢國子 博士,出通判南劍,入為太常博士,累遷將作少監。屬 詞臣無當上意,慨然思得天下士,丞相程元鳳言:當 今地望,無踰洪芹者。」進兼翰林,權直祕書少監。開慶 元年,升學士院,繼權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屬兵興,帝 悟柄任非人,自貽國禍,詔書所至,聞者奮激,蓋芹所 草也。丁大全罷相,出典鄉郡,芹請追官遠竄,以伸國 法。沈炎乘上怒攻丞相吳潛,芹獨繳奏曰:「方國本多 虞,潛星馳赴闕,理紛鎮浮,陳力為多。」一旦視為弁髦, 得無如《詩》所謂「將安將樂,女轉棄予乎?」慷慨敢言,天 下義之。遷禮部侍郎。帝銳意嚮用而以論去,退寓永 嘉,怡然自適。咸淳初,起知寧國府,卒。有《文集》。

洪福源父大宣

按《元史洪福源傳》,「福源,其先中國人。唐遣才子八人 往教高麗,洪其一也。子孫世貴於三韓,名所居曰唐 城。父大宣以都領鎮麟州,福源為神騎都領,因家焉。 歲丙子,金源、契丹九萬餘眾竄入高麗,奪江東城池 據之。戊寅,太祖命哈赤吉、札剌將兵追討,大宣迎降, 與哈赤吉等共擊之,降其元帥趙忠。壬午,又遣著古」 與等窺覘虛實,還遇害。辛卯,太宗命將撒禮塔討之。 福源率先附州縣之民,併力攻未附者,進至王京,高 麗王請降,遂置王京及州縣達魯花赤七十二人以 鎮之。師還,高麗復叛,太宗復遣撒禮塔將兵來討,福 源盡率所部合攻之,至王京處仁城,撒禮塔中流矢 卒,其副帖哥引兵還,唯福源留屯。癸巳,高麗悉眾來 攻西京,屠其民,劫大宣以東。福源遂盡以所招集北 界之眾來歸,處於遼陽、瀋陽之間。帝嘉其忠,特賜金 符,為「管領歸附高麗軍民長官」,仍令招討本國未附 人民。乙未,帝命唐古拔都兒與福源進討。己亥,入朝, 賜以鎧甲弓矢及金織文段、金銀器、金鞍勒等。乙巳, 定宗命阿母罕將兵與福源共拔威州。憲宗即位,改 授虎符,仍為前後歸附高麗軍民長官。癸丑,從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