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宜使儒生條其源系,考其郡望,子孫職任,並總緝之,每加爵邑,則令閱視。」 吉甫以命寶二十旬而成,此書絕無善本,頃在莆田,以數本參校,僅得七八,後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正矣。

「李氏皇室《維城錄》」一卷。

陳氏曰:屯田郎中李衢、沔王長史林贊修,止於僖宗,蓋昭宗時所錄也。

《李氏房從譜》一卷。

陳氏曰:唐洛陽主簿李匡文撰。時為「《圖譜》官。」

《聖唐偕日譜》一卷。

陳氏曰:前賀州刺史李匡文撰。序言:「前守職圖籍日,撰天潢源派譜統,務在省略,直取相承一葉,旁附首分諸房。今特從聖唐以來列聖下諸王公主逐帝書出,號曰偕日,與日齊行之義也。」 匡文字濟翁,又有《資暇集》,見於錄。

《唐宰相甲族》一卷。

陳氏曰:唐韋述蕭穎士等撰。自「王方慶」 而下,十有四家。

《唐相門甲族諸郡氏譜》共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甲族》八十六家,《氏譜》自京兆八姓而下,凡三百五十姓。

「唐《杜氏家譜》」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賓客杜信撰。

「唐鮮于氏《卓絕譜》」一卷。

晁氏曰唐喬琳撰藝文志有其目

《天下郡望氏族譜》一卷。

陳氏曰:唐李林甫等天寶八年所纂,并附《五音》於後。

《姓苑》二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 為卷首,當是唐人所為。

《姓解》三卷。

陳氏曰:鴈門邵思撰。以偏傍字類為一百七十門,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景祐二年序。

《千姓編》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末云「嘉祐八年采真子記。以《姓苑》《姓源》等書撮取千姓,以四字為句,每字為一姓,題曰《千姓編》,三字亦三姓也。」 逐句文義亦頗相屬,殆《千字文》之比云。

陳郡《袁氏譜》一卷。

陳氏曰袁陟世弼錄

《陶氏譜》一卷。

陳氏曰:懷州教授陶直夫錄。侃之後也。

《帝王系譜》一卷。

陳氏曰:武夷吳達公路撰。政和壬辰也。自漢迄周顯德,每代略具數語。其論曹操迫脅君后,無復臣禮,逆節已顯,會其病死,故篡竊之惡,漏在身後。昔人謂其「不敢危漢」 者,亦不覈其情耳。此論與愚意脗合。

《群史姓纂韻譜》六卷。

陳氏曰:永福黃邦先宋顯撰。凡史傳所有姓氏,皆有《韻聚》,而著其所出。建炎元年,其兄邦俊、宋英為之序。

《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

陳氏曰:「校書郎、史館校勘臨川鄧名世元亞撰。」 其子椿年緒成之。

《皇朝百族譜》四卷。

陳氏曰:長沙丁維皋撰。周益公為之序,時紹興末也。僅得百二十有三家,其闕遺尚多,未能有續《裒集》者。

周平園《序》曰:「君子之著書也,有心於勸戒,而無意於好惡,然後可以施當今而傳來裔。昔者世系之學,蓋嘗盛矣,姓有苑,官有譜,氏族有志,朝廷以是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婚姻。然行之一時,其弊有不勝言者,何也?好惡害之也。是故進新門則退舊望;右膏粱則左寒微。進而右者以為榮,榮則夸,夸則必侈;退而左者以為辱,辱則怒,怒則必怨。以侈臨怨,則生乎其時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後者貪名以自欺。」 此正倫所以鑿杜固、義府所以陷不辜而無知如崇韜者所以流涕於尚父之墓而不恥也。長沙丁公維皋,宿學耆儒,慨然以譜牒為任,未有聞而不求,求而不得,得而不錄也。日裒月聚,殆且百家,而又推其源流,條其泒別,自微以至著,由遠以及近,疏戚窮達,可指諸掌。如嘗從其父兄而友其子弟也,如與之同鄉黨而接姻婭也,不亦博而知要也哉!維皋不鄙,謂予使序其首。予曰:「《書》不待序也。然維皋之意,不可以不明。蓋世臣巨室,則必書,讀者可以知先烈之有貽,而思保其閥閱也。方興未艾,則必『書』」 讀者可以知將相之無種,而思大其門閭也。至於四姓小侯,重茵疊袞,則知無兩漢敗亡之禍;勳臣勞舊,傳龜襲紫,則知無三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