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穆宗長慶二年賜王日簡姓名李全略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按《李全略傳》,「全略本王氏, 名日簡,事王武俊為偏裨。承宗時,虐用其軍,故入朝, 授代州刺史。田弘正遇害,穆宗以全略故鎮州將,召 問所欲言,全略多陳利害,冀合帝意,且請盡死力以 報,遂授德州刺史。是時杜叔良兵敗博野,故以全略 為橫海軍節度、滄德棣州觀察使,賜今姓名。」

按,《舊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二年二月甲戌,王日簡賜 姓名李全略。」

武宗會昌二年賜回鶻嗢沒斯等姓李氏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按《回鶻傳》,「嗢沒斯率三郡 及特勒大酋二千騎詣振武降。詔拜嗢沒斯為右金 吾衛大將軍,爵懷化郡王,以天德為歸義軍。即拜歸 義軍使,阿歷支寧邊郡公,習勿啜昌化郡公,烏羅思 寧朔郡公,並為冠軍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愛邪勿 寧塞郡公,為右領軍大將軍。嗢沒斯等既朝,皆賜李 氏」名,嗢沒斯曰思忠,阿歷支曰思貞,習勿啜曰思義, 烏羅思曰思禮,愛邪勿曰弘順,即拜歸義軍副使。 按《舊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二年六月,迴紇降將嗢沒 斯將吏二千六百餘人至京師,制以嗢沒斯檢校工 部尚書,充歸義軍使,封懷化郡王,仍賜姓名曰李思 忠;以迴紇宰相愛邪勿為歸義軍副使,檢」校右散騎 常侍,賜姓名曰「李弘順。」

懿宗咸通十一年賜朱邪赤心姓名為李國昌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按《沙陀傳》,「宣宗遷赤心蔚 州刺史、雲州守捉使。龐勛亂,詔義成康承訓為行營 招討使,赤心以突騎三千從勛,平,進大同軍節度使, 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屬籍,賜親仁里甲第。」

按《舊唐書懿宗本紀》:「咸通十一年春正月己酉,以河 東行營沙陀三部落羌渾諸部招討使、太子賓客、監 察御史朱邪赤心為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大都護、御 史大夫、振武節度、麟勝等州觀察等使,仍賜姓名曰 李國昌。」

按《五代史唐本紀》:「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將軍康承 訓統十八將,討龐勛於徐州,以朱邪赤心為太原行 營招討沙陀三部落軍使。以從破勛功,拜單于大都 護,鎮武軍節度使,賜姓名李國昌,以之屬籍。」

僖宗乾符 年賜李茂勳姓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李茂勳傳》,「茂勳本回鶻 阿布思之裔,張仲武時,與其侯王皆降。資沈勇,善馳 射,仲武器之,任以將兵,常乘邊,積功賜姓及名。」按李茂勳

以乾符三年致仕,故附於此。

中和 年賜拓拔思恭姓李氏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五代史李仁福傳》:「唐僖 宗時,有拓拔思敬者,為夏州偏將,後以與破黃巢功, 賜姓李氏,拜夏州節度使。」

按《宋史西夏傳》:「唐末拓拔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 靜五州地,討黃巢有功,復賜姓李。」按拓拔思恭東渭橋之戰在中和元

年,而巢之敗在四年七月,故載於此。

按《元史李恆傳》:「恆字德卿,其先姓於彌氏,唐末賜姓 李,世為西夏國主。」

光啟二年賜宋文通姓名為李茂貞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五代史李茂貞傳》:「茂貞, 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為博野軍卒,戍鳳翔。 黃巢犯京師,鄭畋以博野軍擊賊,茂貞以功自隊長 遷軍校。光啟元年,朱玫反,僖宗出居興元,玫遣王行 瑜攻大散關,茂貞與保鑾都將李鋌等敗行瑜於大 唐峰。明年,玫遂敗死。茂貞以功自扈蹕都頭拜武定 軍」節度使,賜以姓名。

昭宗龍紀元年賜胡弘立姓名為李順節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楊復恭傳》,復恭以諸子 為州刺史,號外宅郎君,又養子六百人,監諸道軍,天 下威勢,舉歸其門。守立為天威軍使,本胡弘立也,勇 武冠軍,人畏之。帝欲斥復恭,懼為亂,乃好謂曰:「卿家 胡子安在?吾欲令衛殿內。」復恭以守立見帝,賜姓李, 名順節,使掌六軍管鑰,光寵甚。既勢鈞,遂與復恭爭 恨,相中傷,暴發其私。

按《通鑑綱目:龍紀》,元年十一月,上祀圜丘,宦官始服 劍佩侍祠。上在藩邸,素疾宦官,及即位,楊復恭恃援 立功,所為多不法,上意不平。復恭假子天威軍使守 立勇冠六軍,上欲討復恭,恐守立為亂,謂復恭曰:「朕 欲得守立在左右。」復恭見之,上賜姓名李順節。

大順元年詔削李克用屬籍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大順元年夏 四月,詔削奪李克用官爵屬籍,以張濬為招討制置 使,會諸道兵討之。」

乾寧四年詔削李茂貞姓名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乾寧四年冬 十月,詔削奪李茂貞官爵姓名,發兵討之。」

光化元年詔復李茂貞姓名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光化元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