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隋書牛弘傳》,「弘字里仁,安定鶉觚人也,本姓尞氏。

父允,魏侍中工部尚書、臨涇公,賜姓為牛氏。」按尞允事兩史

互異存以備考

明帝二年,賜寇和姓《若口引》氏。

按《周書明帝本紀》,不載。按《寇洛傳》:「太祖以洛為右 大都督,從討侯莫陳悅,平之,拜涇州刺史。大統初,魏 文帝詔進爵京兆郡公。四年,鎮東雍。五年,卒於鎮。子 和嗣。世宗二年,錄勳舊,以洛配享太祖廟庭,賜和姓 若口引氏,改封松陽郡公。」

武帝   年許叱羅協復姓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叱羅協傳》,「晉公護徵協 入朝,引與同宿,深寄託之。協欣然承奉,誓以軀命自 效。協既受護重委,冀得婚連帝室,乃求復舊姓叱羅 氏。護為奏請,高祖許之。」

建德六年,賜郭衍姓叱羅氏。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隋書郭衍傳》,「衍少驍勇, 善騎射。建德中,從武帝與齊主大戰於晉州,追齊師 至高壁,敗之,仍從平并州。以功封武強縣公,邑一千 二百戶,賜姓叱羅氏。宣政元年,為右中軍熊渠中大 夫。」按周以建德六年平齊故載於此

宣帝   年改高姓為姜

按:《周書。宣帝本紀》:「帝不聽人有高大之稱,諸姓高者 改為姜。」

靜帝大象二年詔賜姓者悉復舊

按《周書靜帝本紀》,「大象二年十二月癸亥,詔曰,《詩》稱 『不如同姓』」,《傳》曰「異姓為後。」蓋明辯親疏,皎然不雜。太 祖受命,龍德猶潛,籙表革代之文,星垂除舊之象,三 分天下,志扶魏室,多所改作,冀允上元。文武群官,賜 姓者眾,本殊國邑,實乖胙土,不歆非類,異骨肉而共 烝嘗;不愛其親,在行路而敘昭穆。且神徵革姓,本為 曆數有歸,天命在人,推讓終而弗獲。故君臨區宇,累 世於茲。不可仍遵謙挹之旨,久行權宜之制。諸改姓 者,悉宜復舊。

按《唐書高祖本紀》,「高祖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其祖 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隋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文帝 相周,復高祖姓李氏。

文帝開皇元年復車非搖姓周氏叱羅衍姓郭氏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周搖傳》,「搖拜晉州總管, 時高祖為定州總管。文獻高后自京師詣高祖,路經 搖所,主禮甚薄,高祖以其奉法,每嘉之。及為丞相,拜 豫州總管。高祖受禪,復姓周氏。」按《郭衍傳》,「衍密勸 高祖殺周室諸王,早行禪代,由是大被親暱。開皇元 年,敕復舊姓為郭氏。」

開皇 年,賜尉遲義臣姓楊氏。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按《楊義臣傳》,「義臣本姓尉 遲氏,父崇,仕周為儀同大將軍,以兵鎮恆山。高祖為 丞相,尉迥作亂,崇以宗族之故,自囚於獄,遣使請罪。 高祖下書慰諭之,即命馳驛入朝,恆置左右。開皇初, 封泰興縣公。歲餘,從行軍總管達奚長儒擊突厥於 周盤,力戰而死。贈大將軍、豫州刺史,以義臣襲崇官 爵。」時義臣尚幼,養於宮中,年未弱冠,奉詔宿衛,如千 牛者數年,賞賜甚厚。上嘗從容言及恩舊,顧義臣嗟 歎久之,因下詔曰:「朕受命之初,群兇未定,明識之士, 有足可懷。尉義臣與尉迥,本同骨肉,既狂悖,作亂鄴 城,其父崇時在常山,典司兵甲,與迥鄰接,又是至親, 知逆順之理,識天人之意,即陳丹款,慮染惡徒,自執 有司,請歸相府。及突厥內侵,橫戈制敵,輕生重義,馬 革言旋。操表存亡,事貫幽顯,雖高官大賞,延及於世, 未足表松筠之志,彰節義之門。義臣可賜姓楊氏,賜 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 孫。」按《鮑宏傳》:宏為卭州刺史,秩滿還京。時有尉義 臣者,其父崇不從尉迥,後復與突厥戰死,上嘉之,將 賜姓為金氏,訪及群下,宏對曰:「昔項伯不同項羽,漢 高賜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如臣愚 見,請賜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賜義臣姓為楊氏。

煬帝大業 年賜章仇太翼姓盧氏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盧太翼傳》:太翼字協昭, 本姓章仇氏,善占候筭曆之術。煬帝即位,漢王諒反, 帝以問之,答曰:「上稽元象,下參人事,何所能為?」未幾, 諒果敗。帝嘗從容言及天下氏族,謂太翼曰:「卿姓章 仇,四岳之胄,與盧同源。」於是賜姓為盧氏。

大業九年,改《楊元感姓》為「梟氏。」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九年八月壬寅,左翌衛大將 軍宇文述等破楊元感于閿鄉。」改姓事不載 按《楊元感 傳》,「元感敗,公卿請改元感姓為梟氏,詔可之。」

大業十三年,唐公李淵改「史大柰。」李粲姓。

按《唐書高祖本紀》,「大業十三年十一月丙辰,克京城。」 賜姓事不載 按《史大柰傳》,「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與處 羅可汗入隋,事煬帝,從伐遼,積勞為金紫光祿大夫, 後分其部於樓煩。高祖興太原,大柰提其眾隸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