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7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口。」

《內篇、暢元》篇:「藐然不喜流俗之譽,坦爾不懼雷同之 毀。」

《文中子天地》篇:子曰:「我未見見謗而喜,聞譽而懼者。」 《事君》篇:子曰:「言取而行違。」溫彥博惡之;「面譽而背毀。」 魏徵惡之。

司馬子《收心論》:「內心既無所著,外行亦無所為。非淨 非穢故,毀譽無從生。」

《譚子神弓》:「譽人者人譽之,謗人者人謗之。是以君子 能罪己,斯罪人也。」

《鹿門隱書》,「毀人者失其直,譽人者失其實」,近於鄉原 之人哉!

《王氏談錄》:張中行云:「夫賢者難能受屈辱,蓋以其有 所負而期於後世也。夫譽者人易受,而毀者所不能 堪。然而能堪受人之毀而不動者,亦唯賢能之。夫平 居無事之時,人皆能言,可以守道,死而不變。及有罹 患難,當鼎鑊之誅,而獨能不易其操者,乃為難耳。」 《省心錄》:「毀譽雜至,觀其事則毀譽明,善惡混淆,公其 心」則善惡判,此在上之職也。若智效一職,行其所當 為,而不問毀譽,立乎其中道,則善惡自黑白也。 《經外雜抄》:韓文公上李實書,極其稱譽,至《順宗實錄》, 亦公所非也,而抵排之詞乃如此。韓公每是有求於 人,其詞輒卑諂不可據。

《清波雜志》:「霅州朱魯公丞相著《秀水閒居錄》。一編之 內,於南渡諸公行事貶排殆無全人。其公論邪,私意 邪?必有能辨之者。」

西疇常言:「名者,實之賓也。實有美惡,名亦隨之。故溢 美則為譽,溢惡則為毀。是以古者無毀譽,所謂直道 而行也。」

利瑪竇:「《友論》,友之譽及仇之訕,並不可盡信焉。 友者過譽之害,較仇者過訾之害猶大焉。友者譽我, 我或因而自矜;仇人訾我,我或因而加謹。」

《筍譜》:吾儕中有利口薄徒喜詆訶賢達,曰:「汝是玉,吾 見汝作石時。汝是竹,吾見汝作筍時。」

巖棲幽事:「余得古書,校過付抄,抄後復校,校過付刻, 刻後復校,校過即印,印後復校,然魯魚帝虎百有二 三。夫眼眼相對尚然,況以耳傳耳,其是非毀譽,寧有 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