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武斷鄉曲」,曰:「暴橫鄉里,甚至相毆相訟,結成深讎, 彼此俱傷,有甚好處?」

《辛天齋集》:有「里仁則居矣,倘無里仁則若何?」曰:「十室 必有忠信,中間豈無彼善於此者?吾聯屬之,結納之, 與之共化,不必露化他形跡,不必欲彰我聲名。力行 善事,不求人知,誰無秉彝,又安知不漸化也?」

《讀書鏡》:司馬溫公為西京留臺,每出,前驅不過三節。 後官宮祠,乘馬,或不張蓋,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謂曰: 「公出無從騎,市人或不識,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 不識耳』。」國朝史良佐,南京人。為御史,巡西城,面家住 東城,每出入,怒其里人,不為起。一日,執數輩送東城, 御史詰之,其居首者對曰:「民等總被倪尚書誤。」卻曰: 「倪尚書何如?」曰:「尚書亦南京人,其在兵部時,每肩輿 過里門,眾或走匿,輒使人諭止曰:『與爾曹同鄉里,吾 不能過里門,下車乃勞爾曹起耶』?民等愚意,史公猶 倪公,是以無避,不虞其怒也。」御史內善其言,悉解遣 之。倪尚書謂文毅也,大抵居朝廷則為公卿,歸則原 是鄉里中一措大耳。特以冠服裝成,「貴賤不知其故。 吾猶在也。」乃擁簇童僕,呵叱父老。聞倪文毅司馬溫 公之風,得無汗顏乎?

《日知錄》:以縣統鄉,以鄉統里,備書之者,《史記:老子》「楚 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樗里子室在昭王廟西,渭南陰 鄉樗里」是也。書縣里而不言鄉,《史記》:高祖沛豐邑中 陽里人。

聶政,軹深井里人。淳于意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漢 書》「衛太子亡,至湖泉鳩里」是也。亦有書鄉而不言里, 《史記》:「陳丞相平陽武戶牖鄉人。王翦,頻陽東鄉人」是 也。

古時鄉亦有城。《漢書。朱邑傳》:「其子葬之桐鄉西郭外。」 《集古錄·宋宗慤母夫人墓誌》:「涅陽縣都鄉安眾里人。」 又云:「窆于秣陵縣都鄉石泉里。」都鄉之制,前史不載。 按:都鄉蓋即今之坊廂也。漢《濟陰太守孟郁堯廟碑》: 「成陽仲氏居都鄉,高相望。」

《容齋隨筆》謂《小雅》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並無鄉里之 說,而後人文字乃作鄉里事用。愚考之,張衡《南都賦》 云:「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舊里焉。」蔡邕作 《光武濟南宮碑》云:「來在濟陽,顧見神宮,追惟桑梓」,褒 述之義。陳琳為袁紹檄云:「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 顯,松柏桑梓,猶宜肅恭。」漢人之文,必有所據,齊、魯、韓 三家之詩不傳,未可知其說也。以後魏鍾會《與蔣斌 書》,「桑梓之敬,古今所敦。」晉左思《魏都賦》「畢昴之所應, 虞夏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聖之遺塵。」陸機《思親賦》 「悲桑梓之悠曠,愧烝嘗之弗營」,《贈弟士龍詩》「迫彼窀 穸,載驅東路,繼其桑梓,肆力丘墓」,《贈顧彥先詩》「眷言 懷桑梓,無乃將為魚。」《百年歌》「辭官致祿歸桑梓。」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祁祁大邦,惟桑與梓。」《贈 滎陽太守吳子仲》詩:「垂覆豈他鄉,迴光臨桑梓。」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旋反桑梓,帝弟作弼。」陸雲《答張 士然詩》:「感念桑梓域,髣髴眼中人。」閻式《復羅尚書》,「人 懷桑梓。」劉琨《上愍帝表》,「蒸嘗之敬在心,桑梓之情未 克。」袁宏《三國名臣贊》:「子布擅名,遭世方擾。撫翼桑梓, 息肩江表。」宋武帝復彭、沛、下邳三郡租,詔彭城桑梓 本鄉,加隆攸在。文帝復丹徒租,詔丹徒「桑梓綢繆,大 業攸始。」謝靈運《孝感賦》,「戀丘墳而縈心,憶桑梓而零 淚。」《會吟行》,「東方就旅,逸梁鴻去桑梓。」何承天《鐃歌》,「願 言桑梓思舊遊。」鮑照《從過舊宮詩》,「嚴恭履桑梓,加敬 覽枌榆」,梁武帝《幸蘭陵詔》「朕自違桑梓,五十餘載。」劉 峻《辨命論》:「居先王之桑梓,竊名號於中縣。」江淹《擬陸 平原詩》「明發眷桑梓,永歎懷密親。」則又從《南都賦》之 文而承用之矣。

按:古人桑梓之說,不過敬老之意。《說苑》:常樅謂老子 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 敬老邪』?常樅曰:『嘻!是已』。」此於《詩》為興體,言桑梓猶當 養敬,而況父母為人子之所瞻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