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宣徽使,客禮展拜。皇城使以下諸司使、橫行副使見 宰相、樞密使,並階上連姓稱職,展拜,不答拜;見參政、 副樞,並列行拜。若諸司副使、閤門祗候,見參樞亦不 答拜。國朝上下等威,其嚴如此。已而濅廢。文潞公、富 韓公至和中自外鎮拜相,詔百官班迎於門,言者乃 謂「隆之以虛禮。」元豐定官制,王禹玉、蔡持正為僕射, 上日始用此禮,其後復不行。乾道初,魏仲昌以樞密 吏夤緣得副承旨,每謁公府,與侍從同席,升車而去。 葉子昂為相,獨抑之,使與卿監旅進,送之於右序,不 索馬。及王抃以國信所典儀吏為都承旨,且正任觀 察使,禮遂均從官矣。

嘉祐六年,司馬公以修起居注同知諫院,上章乞立 宗室為繼嗣。對畢,詣中書,略為宰相韓公言其旨。韓 公攝饗明堂,殿中侍御史陳洙監祭。公問洙:「聞殿院 與司馬舍人甚熟」,洙答以頃年曾同為直講。又問「近 日曾聞其上殿言何事?」洙答以「彼此臺諫官不相往 來,不知言何事。」此一項溫公私記之甚詳。然則國朝 《故實》,臺諫官元不相見,故趙清獻公為御史,論陳恭 公,而范蜀公以諫官與之爭。元豐中,又不許兩省官 相往來,鮮于子駿乞罷此禁。元祐中,諫官劉器之、梁 況之等論蔡新州,而御史中丞以下皆以無章疏罷 黜。靖康時,諫議大夫馮澥論時政失當,為侍御史李 光所駮。今兩者合為一府,居同門,出「同幕」,與故事異, 而執政祭祠、行事,與監察御史不相見云。

劉器之以待制為樞密都承旨,道遇執政出尚書省, 相從歸府第。劉去席帽、涼衫斂馬,遣人傳語,相揖而 過。左相呂汲公歸,呼門下省法吏問從官:「道逢宰相 如何?」吏撿條:但有尚書省官避令僕,兩省官各避其 官長,而無兩制避宰相之法。汲公乃止,而心甚不樂。 劉以此語人,以為有所據。然以事體揆之,侍從不避 宰相,恐為不然,亦無所謂只避官長法,劉公蓋飾說 耳。按《天聖編敕》,諸文武官與宰相相遇於路,皆退避。 見樞密使副、參知政事,避路同宰相。其文甚明,不應 元祐時不行用也。

《容齋三筆》:國朝優待侍從,故事體名分多與庶僚不 同,然有處之合宜及肆意者,如任知州,申發諸司公 狀不繫銜,與安撫、監司序官,往還用大狀不書年,引 接用朱衣,通判入都廳之類,皆雜著於令式,其明載 國史者尚可考。大中祥符五年六月,詔尚書丞郎、兩 省給諫知州府,而本部郎中、員外郎及兩省六品以 「下官充本路轉運使副者,承前例須申報。雖職當統 攝,方委於事權,而官有等差,宜明於品級。自今知制 誥、觀察使以上、知州府處所申轉運司狀,並止簽按 撿,令通判以下具銜供申。」張詠以禮部尚書知昇州, 上言:「臣官沗六曹,祠部乃本行司局,而例申公狀,似 未合宜。望自今尚書丞郎知州者,除申省外,其本行 曹局止簽案撿。」從之。紹興中,范同以前執政知太平 州,官係中大夫,不帶職,《申諸司狀》繫銜,提刑張絢封 還之,范竟不改。次年,轉大中再任,始去之。劉焞為江 西運判,移牒屬郡知通云:「請聯銜具報。」邁時以大中 守贛,以於式不可,乃作公劄同通判簽書。劉邦翰曾 任權侍郎,以朝議大夫、集英修撰知饒州。趙煜以承 議郎提點刑獄,欲居其上,劉不挍、趙又畏人議己,於 是遇朝拜、國忌日先後行香。王十朋自侍御史徙權 吏部侍郎不拜,除集撰知饒州,自處如庶官。林大中 亦自侍御史改吏侍,不曾供職,除直寶文閣、知贛州, 全銜猶帶權知兼勸農事,借紫而盡用從官禮數。黃 渙為通判,入都廳為之不平。鄭汝諧除權侍郎,為東 省所檄,不得供職,而以祕撰知池州,公狀至提刑司, 不繫銜,為鄧驛牒問。唐瑑以司農少卿,王佐以中書 撿正,皆暫兼權戶侍,及出知湖、饒二州,悉用朱衣雙 引。此數君皆失於討問典章,非故為尊大也。陳居仁 以《大中集》撰知鄂州,只用一朱衣,蓋在法,學士者乃 雙引,人以為得體。邁頃守贛,建官職與居人等,而誤 用兩朱,殊以自悔。又如監司見前執政,雖本路並客 位下馬,伯氏以故相帶。觀文學士帥越,提舉宋藻穿 戟門訶殿云:「浙東監司如何不得穿紹興府門?」將至 廳事,始若勉就客位者,主人亟令掖以還。

唐世節度觀察諸使,辟置僚佐,以至州郡差掾屬牒 語皆如告辭。李商隱、顧雲、羅隱皆有之。故韓文公《送 石洪序》云:「撰書辭,具馬幣。」李肇《國史補》載崖州差故 相韋執誼攝軍事衙推,亦有其文,非若今時只以吏 牘行遣也。錢武肅在鎮,牒鍾廷翰攝安吉主簿云:「敕 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牒將仕郎、試祕書省校」 書郎鍾廷翰,牒奉處分,前件官儒素修身,早陞官緒, 寓居霅水,累歷星霜,克循廉謹之規,備顯溫恭之道。 今者願求錄用,特議掄材。安吉屬城,印曹闕吏,俾期 差攝,勉效公方,儻聞佐理之能,豈恡超陞之獎。事須 差攝安吉縣主簿牒舉者。故牒貞明二年三月日,牒 後銜云:「『使尚父守尚書令吳越王押』。此牒今藏於王 順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