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0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家範典第一百十一卷

中表部彙考

《爾雅》

《釋親》

「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

體敵,故更相為甥。甥,猶生也,今人相呼蓋依此。

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晜弟;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

中表部總論

《儀禮》:

《喪服》

從母昆弟。《傳》曰:「何以緦也?以名服也。」

釋曰:傳問者,怪外親輕而有服者。答云「以名服」者,用從母。有母名而服其子,故云以名服也。必知不因兄弟名,以其昆弟非尊親之號,是以上《小功章》云「為從母小功」,云「以名加也,為外祖父母以尊加也。」知此以名者,亦因從母之名而服其子為義。

姑之子:

「外兄弟」也。

《傳》曰:「何以緦?報之也。」

釋曰:云「外兄弟」者,姑是內人,以出外而生故也。《外兄弟傳》發問者,亦疑外親而服之,故問也。答云「報之」者,姑之子既為舅之子服,舅之子復為姑之子,兩相為服,故云報之也。

舅之子:

內兄弟也。

《傳》曰:「何以緦?從服也。」

釋曰:云「內兄弟」者,對姑之子云舅子本在內不出,故得內名也。傳發問者,亦以外親服之,故問也。答云「從服」者,亦是從於母而服之。不言報者,為舅既言從服,其子相施,亦不得言報也。

中表部藝文一

《送表弟呂讓將仕進序》
唐·柳宗元

吾觀古豪賢士,能知生人艱,飢羸寒蒙難抵暴捽抑 無告以呼而憐者,皆飽窮厄,恆孤危,詑詑忡忡,東西 南北無所歸,然後至于此也。今有呂氏子名讓,生而 食肉,厭粱稻,欺紈縠,幼專靖,不好遊,不踐郊牧坰埜, 不目小民農夫耕築之倦苦,不耳呼怨,而獨粹然憐 天下之窮甿,坐而言,未嘗不至焉。此孰告之而孰示 之邪?積於中,得於誠,往而復,咸在其內者也。彼告而 後知,示而後哀,由外以鑠己,因物以激志者也。中之 積誠之得,其為賢也莫尚焉。呂氏子得賢人之上資, 增以嗜儒書,多文辭,上下今古,左程右準,以為直道。 其於遠且大,若稼而穀,圃而蔬,不丐買而有也。今來 言曰:「道不可特出,功不可徒成。必由仕以登,假辭以 通,然後及乎物也。吾將通其辭,干於仕,庶施吾道,願 一決其可不可,於子何如?」余曰:「志存焉,學不至焉,不 可也。學存焉,辭不至焉,不可也;辭存焉,時不至焉,不 可也。今以子之志,且學而文之,又當主上興太平,賢 士大夫為宰相卿士,吾子以其道從容以行,由於下, 達於上,旁施其事業」,若健者之升梯,舉足愈多,身愈 高,人愈仰之耳。道不誤矣,勤而不忘,斯可也;怠而忘, 斯不可也。「捨是,吾無以為決」,子其行焉。

《與表弟盧復書》
李華

《八月八日,外兄李華敬簡盧十五弟則之處》。「秋風漸 高,路出泗上,將詣職役,如所料乎?往返勞止,當與時 俱暢也。華疹疾無聊,賢姊與諸君尋常耳。福卿漸減, 弟勿憂之。與弟別來十餘年,比聞在代朔之地,明時 道舉出身,乃能上為寡姊,下為孤甥,求為雁門主簿, 束身戎馬之間,始終無過之地,此一難也。時方艱危, 動隔生死,骨肉妻子,寄在河朔,一身萬里,省姊淮南, 此二難也。喪亂以來,時多苟且,松貞玉粹,亦變頹流。 唯弟卓然,介立寒俗,文詞學問,守正不移,金石之聲, 泠然在聽,此三難也。五性之中,盧為峻茂,根原上古, 歷世著明。降及聖唐,仁賢不絕。外家陵替稍久,弟其 勉之。」盧氏有《諶翁祭法》,又世以書聞,華未見,弟為 廣訪求也。南祖分於何祖,帝師今有四房,誰各承後? 弟為華具條流相報也。頃撰《軍器舅神道碑》,後其房 族由來,意欲如軍器之志,廣外家之美,令萬代聞見, 不復討譜牒也。華質性鈍弱,而慕汲黯、卜式之直,晚 歲思夫子互鄉之,見林宗、賈淑之後,若悟此道,仁在 其中。《易》乾元之說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大雅》曰:「既 明且哲,德合天德。」老氏所弘,夫子即述。既自以為戒, 亦規弟持正也。弟正直太過,不能容納時人,是以相 箴,努力無忽。近有鄭五書,信否?四姊處得消息無?匆 匆。不次華敬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