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0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表。以五經疏未畢為恨。」

《陳宜中傳》:「宜中字與權,少甚貧,而性特俊㧞。有賈人 推其生時,以為當大貴,以女妻之。」

《湯璹傳》:「璹字君保,嘗擇婿得蔣重珍,後舉進士第一。」 《雷德驤傳》:「德驤與子有鄰,淳化二年,為其婿如京副 使衛濯訟有鄰子祕書省校書郎孝先內亂。帝素憐 德驤,忽暴揚其醜,不以孝先屬吏,止除名配德均州。 德驤坐失教,責授感德軍行軍司馬,并其子少府少 監。有終責授衡州團練副使。德驤因慚憤成疾,二年」 卒。

《軒渠錄》:米元章喜潔。金陵人段拂字去塵,登第,元章 見其小錄,喜曰:「觀此人名字,必潔人也。」亟造議,親以 女妻之。

《清波雜志》:頃歲兒女合巹之夕,婿登高座,賦詩催粧 為常禮,後皆略去。京師貴游納婿,類設次通衢,先觀 人物。岳母忽笑曰:「我女如菩薩,卻嫁箇麻胡子。」謂其 多髯也。迨索詩,乃大喜曰:「一雙兩好古來無,好女從 來無好夫。卻扇捲簾明點燭,待交菩薩看麻胡。」一座 傳觀烘堂。蓋婿亦不凡也,嘗得其姓名,今失記。 章子厚為息女擇配,久而未諧,蔡因曰:「相公擇婿,如 此其艱,豈不男女失時乎?」子厚曰:「待寧一箇似蔡郎 者。」蔡甚慚。

《王荊公日錄》八十卷,北陵張氏有全帙頃曾借觀,凡 舊德大臣不附己者,皆遭詆毀;論法度有不便於民 者,皆歸於上,可以垂燿後世者,悉己有之,盡出其婿 蔡卞誣罔。其詳具載陳了齋瑩中。《四明尊堯集》: 蔡卞之妻七夫人,頗知書,能詩詞。荊公嘗謂:「千度為 千載人物,卓有宰輔之器,不因某歸,以女憑藉而然。」 其後蔡唯知報「婦翁」之知,不知掩婦翁之失,致使得 罪天下後世,其於報也何有?

《東軒筆錄》:皇甫泌,向敏中之婿也。少年縱逸,多外寵, 往往涉旬不歸。敏中方秉政,每優容之,而其女抱病 甚篤,敏中妻深以為憂,且有恚怒之詞。敏中不得已, 具劄子乞與泌離婚。一日奏事畢,方欲開陳真宗聖 體似不和,遽離扆坐。敏中迎前奏曰:「臣有女婿皇甫 泌。」語方至此,真宗連應曰:「甚好,甚好」,會得已還內矣。 敏中詞不及畢,下殿不覺抆淚,蓋莫知聖意如何。已 而傳詔中書,皇甫泌特轉兩官,敏中茫然自失,欲翊 日奏論。是夕女死,竟不能辨直其事。按青箱雜記載此事亦詳稱皇 甫泌係畢文簡公之婿與此有異未知孰是

晏元獻判西京,范希文以大理寺丞丁憂,權掌西監。 一日,晏謂范曰:「吾一女及笄,仗君為吾擇婿。」范曰:「監 中有舉子富皋、張為善,皆有文行,他日皆至卿輔,並 可婿也。」晏曰:「然則孰優?」范曰:「富修謹,張疏俊。」晏曰:「唯。」 即取富皋為婿。皋後改名,即丞相鄭國富公弼 《聞見前錄》:時晏元獻公為相,求婿于文正。文正曰:「公 之女若嫁官人,某不敢知。必求國士,無如富某者。」元 獻一見公,大愛重之,遂議婚。慶曆二年,大遼以重兵 壓境,汛使劉六符再至,求關南十縣之地。虜意叵測, 在廷之臣無敢行者。富韓公往聘,面折虜之君臣,虜 辭屈,增幣二十萬而和。方富公再使也,受國書及口 傳之詞于政府。既行,謂其副曰:「吾為使者,而不見國 書,萬一書辭與口傳者異,則吾事敗矣。」發書視之,果 不同。公馳還見仁宗,具論之曰:「政府固為此欲置臣 于死。臣死不足惜,奈國命何?」仁宗召宰相呂夷簡面 問之,夷簡從容袖其書曰:「恐是誤,當令改定。」富公益 辨論不平。仁宗問樞密使晏殊,曰:「夷簡決不肯為此, 真恐誤耳。」富公怒曰:「晏殊姦邪,黨呂夷簡以欺陛下。」 富公,晏公之婿也。富公忠直如此。

忠正軍節度使王審琦,與太祖皇帝有舊,為殿前都 指揮使。禁中火,審琦不待召,領兵入救。臺諫官有言, 罷歸壽州本鎮,朝辭。太祖諭之曰:「汝不待召,以兵入 衛,忠也。臺臣有言,不可不行。第歸鎮,吾當以女嫁汝 子承衍者。」召承衍至則已。有婦樂氏辭,帝曰:「汝為吾 婿,吾將更嫁。」樂氏以御龍直四人控御馬,載承衍歸, 遂尚秦國大長公主樂氏厚資嫁之。帝謂承衍曰:「汝 父可以安矣。」審琦歸鎮七年率先諸鎮納節

《游宦紀聞》:「余童字端蒙,鄱之樂平人。由學省登紹興 戊辰第,幼學以能文,同里項氏極愛重之,欲納為婿, 其意未決。余一日來訪項謂曰:『偶得寫景句云:『杜宇 一聲春晝永,午夢驚殘』。子能對否』?余應聲云:『黃鸝百 囀曉風清,宿酲消盡』。項喜,即以女妻之,仕至蘄守。」 《玉照新志》《明清投轄錄》所敘劉快活事,後來思索所 未盡者,今列于編外。曾祖空青,文肅之第三子也,快 活每以「三運使」呼之,後果終漕輓。舅氏宏父,談天者 多言他日必為卿相。劉笑曰:「官職俱是正郎,去不得 矣。」文肅當國,先祖為起曹郎中。一日忽見過曰:「我今 日見曾三女兒,他日當為公之子婦。」時先妣方五六 歲,又謂先人曰:「曾三女,汝之夫人也。」歸見文肅,呼先 祖字云:「王樂道之子,三運使之婿。此兒他日名滿天 下,然位壽俱嗇,奈何?」已而文肅罷相,遷宅衡陽。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