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0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大唐新語》:姚崇外甥任奕、任异少孤,養在崇家,乃與

之立家產,謂之曰:「汝吾無間然矣,惜殊宗而代疏耳。」 命與其子連名,冀無別也。時人多之。

《集異記》:張相公鎰,大曆中守工部尚書,判度支,因奏 事稱旨,代宗面許宰相,恩澤獨厚。張公日日以冀,而 累旬無耗。忽夜夢有人自門遽入,抗聲曰:「『任調拜相』。 張驚寤,因思中外初無其人,尋繹不解。有外甥李通 禮者,博學善智,張公因召而示之,令研其理。李生沉 思良久,因賀曰:『舅作相矣』。張公即詰之,通禮答曰:『任 調反語是饒甜,饒甜無逾甘草,獨為珍藥。珍藥反語, 即舅名氏也』。」張公甚悅。俄有走馬吏報曰:「白麻適下。」 公拜中書侍郎平章事。

《唐國史補》:「史牟榷鹽於解縣,初變榷法,以中朝廷。有 外甥十餘歲從牟撿畦,拾鹽一顆以歸,牟知,立杖殺 之。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

《摭言》:皇甫松,牛章公之甥,怨公不薦,為謗詩曰:「夜入 真珠室,朝遊玳瑁宮。」真珠,即公侍妾名也。

《南唐書鄭元素傳》:「元素,溫韜之甥也。自言韜發昭陵, 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 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有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 王墨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韜死,元素得之為多。」 《宋史楊廷璋傳》:「廷璋子七人,皆不為求官,惟表其孤 甥安崇勳得西頭供奉官。崇勳,後唐樞密使重誨子 也。」

《趙安仁傳》:「安仁女弟適董氏,早寡,取歸給養。其甥董 靈運尚幼,躬自訓導,為畢婚娶。」

《魯宗道傳》:「宗道字貫之,少孤,鞠於外諸家。舅皆武人, 頗易宗道,宗道益自奮勵。」

《黃寔傳》:「寔字師是,陳州人。登進士第,歷司農主簿,積 官提舉京西、淮東常平。元豐末,議罷提舉官,命未布, 寔舅章惇屬蔡確,徙寔提點開封縣鎮,遷提點梓州 路兩浙刑獄,京東河北轉運副使。哲宗以寔為監司。 蘇轍在陳與寔游,因結昏。其後又與軾友善。紹聖黨 禍起,寔以章惇甥故獲免,然亦不得久於朝著焉。」 《歐陽守道傳》:「守道,吉州人。里有張基,喪其父,小祥而 舅氏訟以事,繫之獄,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 道聞之,歎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 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濱祭而縛之,撓 葬而奪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請任斯子出祭而 復獄』。令亟出之,其舅醜誣守道,守道亦」不自辨。 《黃庭堅傳》:庭堅幼警悟,讀書數過輒成誦。舅李常過 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一日千里。 《王貽永傳》:貽永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初生 十餘歲時,其舅魏咸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吳越錢氏世家》:建隆元年,授俶天下兵馬大元帥。俶 舅寧國軍節度吳延福有異圖,左右勸俶誅之,俶曰: 「先夫人同氣,安忍寘於法?」言訖,嗚咽流涕。但黜延福 於外,終全母族。

《江南野錄》:陳彭年,大中祥符中同知貢舉,省試榜出, 有甥不預選,怒入其第。會彭年未來,於几上得黃敕, 乃題其背曰:「彭年頭惱大東烘,眼似朱砂鬢似蓬。紕 繆幸叨三字內,荒唐仍在四人中。取他權勢欺明主, 落卻親情賣至公。千百孤寒齊下淚,斯言無路達堯 聰。」彭年怒,抱其敕入奏。章聖見而不悅,然釋其罪。 《行營雜錄》:「歐公甥女適夫張氏,夫死,攜孤女歸父家, 嫁公族子晟。晟之官,至宿州,赴郡宴,歸而失其舟,至 京師,捕得之。開封府勘,乃稍人與晟妾通,妻知而欲 笞之,反為妾所誘,併與稍人通。府尹承當路風旨,令 張氏引公以自解。獄奏,仁宗大駭,遣中使王昭明監 勘,而張氏反異公,遂得明白,猶坐以張」氏匳具買田, 作「歐陽戶」名,出知滁州。

《揮麈後錄》:曾文清,吉父孔毅父之甥也。早從學於毅 父文清,以蔭入仕。大觀初,以銓試合格五百人為魁, 用故事賜進士出身。紹興中,明清以啟贄見云:「傳經 外氏,早侍仲尼之閒居;提筆文場,曾寵平津之為首。」 文清讀之,喜曰:「可謂著題矣。」後與明清詩云:「吾宗擇 婿得羲之,令子傳家又絕奇。甥舅從來多酷似,弟兄 如此,信難為。」徐敦立覽之,笑云:「此迺用前日之啟為 體修報耳。」

熙寧中,王和父尹開封,忽內降付下文字一紙,云:「武 德卒獲之」,于宮牆上陳首有欲謀亂者姓名,凡數十 人。和父令密究其徒,皆無蹤跡。獨有一薛六郎者,居 甜水巷,以典庫為業。和父令以禮呼來至廷下,問之 云:「汝平日與何人為冤?」薛云:「老矣,未嘗妄出門,初無 仇怨。」再三詢之,云:「有族妹之子,淪落在外,旬日前忽」 來見投貸,貸不從,怒罵而去。初亦無他,和父云:「即此 是也。」令釋薛而追其甥。方在瓦市觀傀儡,獻才十八 九矣,捕吏以手從後拽其衣帶,回頭失聲曰:「豈非那 事疏脫邪?」既至,不訊而服。和父曰:「小鬼頭沒三思至 此,何必窮治。」杖而遣之,一府歎伏。

「銷夏」呂公著居家,夏不排窗,不揮扇。一日盛夏,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