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0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堂,欲近綜等見聽。與綜等果得。隔壁遙問綜曰:「始被 收時,疑誰所告?綜云:『不知』。」曄曰:「乃是徐童。童,徐湛之」 小名仙童也,在獄為詩曰:「禍福本無兆,性命歸有極。 必至定前期,誰能延一息?在生已可知,來緣㦎無識。 好醜共一丘,何足異枉直?豈論東陵上,寧辨首山側。 雖無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後即。」 曄本意謂入獄便死,而上窮治其獄,遂經二旬,曄更 有生望。獄吏因戲之曰:「《外傳》詹事,或當長繫。」曄聞之 驚喜,綜熙先笑之曰:「詹事當可共疇事?」時無不攘袂 瞋目。及在西池射堂上,躍馬顧盼,自以為一世之雄, 而今擾攘紛紜,畏死乃爾。設令今時賜以性命,人臣 圖主,何顏可以生存。曄謂衛獄將曰:「惜哉,薶如此人!」 將曰:「不忠之人,亦不足惜。」曄曰:「大將言是也。」將出市, 曄最在前,於獄門顧謂綜曰:「今日次第,當以位邪?」綜 曰:「賊帥為先,在道語笑,初無暫止。」至市,問綜曰:「時欲 至未?」綜曰:「勢不復久。」曄既食,又苦勸綜,綜曰:「此異病 篤,何事強飯?」曄家人悉至市,監刑賊司問須相見不。 曄問綜曰:「家人以來,幸得相見,將不踅別?」綜曰:「別與 不別,亦何所存?來必當號泣,正足亂人意。」曄曰:「『號泣 何關人?向見道邊親故相瞻望,亦殊勝不見吾意欲 相見』。於是呼前妻罵母擊曄,顏色無怍。及妓妾來別, 曄悲涕流漣。綜曰:『舅殊不同夏侯色』。曄收淚而止。」 《袁顗傳》:景和元年,除建安王休仁安西長史、襄陽太 守,加冠軍將軍。休仁不行,即以顗為使持節督雍梁、 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領寧蠻校 尉、雍州刺史,將軍如故。顗舅蔡興宗謂之曰:「襄陽星 惡,豈可冒邪?」顗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事有緩急故 也。今者之行,本願生出虎口,且天道遼遠,何必皆驗; 如其有徵,當修德以禳之耳。」於是狼狽上路。

《許昭先傳》:「昭先舅夫妻並疫病死亡,家貧無以送,昭 先賣衣物以營殯葬。舅子三人並幼,贍護皆得成長。」 《殷孝祖傳》:孝祖少有氣幹,前廢帝景和元年,以本號 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孝 祖外甥司徒參軍潁川葛僧韶建議銜命徵孝祖入 朝,上遣之。時徐州刺史薛安都遣薛索兒等屯據津 逕。僧韶間行得至,說孝祖曰:「景和凶狂,開闢未有,朝 野危極,假命漏刻。主上聖德天挺,神武在躬,曾不浹 辰,夷凶翦暴,更造天地,未足為言。國亂朝危,宜立長 主。公卿百辟,人無異議。泰平之隆,非旦則夕。而群小 相煽,構造無端,貪利幼弱,競懷希望。使天道助逆,群 凶事申,則主幼時艱,權柄不一,兵難亙起,豈有自容 之地。舅少有立功之志,長以氣節成名,若便能控濟 義勇,還奉朝廷,非唯匡主靜亂,乃可以垂名竹帛。」孝 祖具問朝廷消息,僧韶隨方詶譬,并陳兵甲精彊。主 上欲委以前驅之任,孝祖即日棄妻子,率文武二千 人,隨僧韶還都。時普天同逆,朝廷唯保丹陽一郡,而 永世縣尋又反叛義興。賊垂至延陵,內外憂危,咸欲 奔散。孝祖忽至,眾力不少,並傖楚壯士,人情於是大 安。

《南齊書王延之傳》:「『延之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豫州 之新蔡、晉熙二郡諸軍事、安南將軍、江州刺史。建元 二年,進號鎮南將軍。延之與金紫光祿大夫阮韜,俱 宋領軍劉湛外甥,並有早譽。湛甚愛之,曰:『韜後當為 第一』,延為次也』。延之甚不平。每致餉下都,韜與朝士 同列。太祖聞其如此,與延之書曰:『韜云:『卿未嘗有別 意,當緣劉家月旦故邪』』?」

《江祏傳》:敬皇后弟劉暄為衛尉。東昏即位,失德既彰, 祏議欲立江夏王寶元。劉暄初為寶元郢州行事,執 事過刻,有人獻馬,寶元欲看之,暄曰:「馬何用看。」妃索 煮肫,帳下諮暄,暄曰:「旦已煮鵝,不煩復此。」寶元恚曰: 「舅殊無渭陽之情。」暄聞之亦不悅。至是不同祏議,欲 立建安王寶夤。

《劉懷慰傳》:「懷慰本名聞慰。世祖即位,以與舅氏名同, 敕改之。」

吳均《齊春秋》,劉瓛,字珪,沛人。五歲聞舅孔昭先讀管 寧傳,欣然請更讀,因聽受,曰:「可及此耳。」

《梁書沈峻傳》:「峻字士嵩,吳興武康人。家世農夫,至峻 好學,與舅太史叔明師事宗人沈麟士門下,積年,晝 夜自課。叔明,吳興烏程人,吳太史慈後也。」

《顏協傳》:「協字子和,瑯琊臨沂人也。幼孤,養於舅氏,少 以器局見稱。舅陳郡謝暕卒,協以有鞠養恩,居喪如 伯叔之禮。議者重焉。」

《林邑國傳》:「林邑國後王無嗣,立外甥范熊。熊死,子逸 嗣。逸死,奴文篡立。文,本日南西捲縣夷帥范稚家奴 也。文死,子佛立。義熙九年,佛孫須達死,子敵真立,其 弟敵鎧攜母出奔。敵真追恨,不能容其母弟,捨國而 之天竺,禪位於其甥。國相藏驎固諫,不從。其甥既立, 而殺藏驎。」

《謝藺傳》:藺字希如。五歲,每父母未飯,乳媼欲令藺先 飯,藺曰:「既不覺飢彊,食終不進。」舅阮孝緒聞之歎曰: 「此兒在家則曾子之流,若事君則藺生之匹。」因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