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0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屯平阿,舅甥並典兵,專淮南

之重。凌、愚密協計,謂齊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長而才, 欲迎立彪,都許昌。會愚病死,凌陰謀事白,凌飲藥死。」 《孫堅傳》:「堅子策,將母渡江居江都。徐州牧陶謙深忌 策,策舅吳景時為丹陽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張英」 屯當利口拒術。景將兵擊英,連年不克,策乃說術,乞 助景等平定江東。《江表傳》曰:策說術云:「家有舊恩 在東,願助舅討橫江。」

《顧雍傳》:「雍長子邵,字孝則,博覽書傳,好樂人倫,少與 舅陸績齊名。」

《邵子承》字子直。嘉禾中,與舅陸瑁俱以禮徵。

《管輅傳》:吏部尚書何晏請輅作卦問夢青蠅來在鼻 上,輅曰:「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青蠅臭惡,集之,位峻者 顛。」輅還邑舍,具以此言語舅氏,舅氏責輅言太切至, 輅曰:「與死人語,何所畏邪?」舅大怒,謂輅狂悖。歲朝西 北大風,塵埃蔽天十餘日,聞晏颺皆誅,然後舅氏乃 服。

《魏略》:「宣王誘孟達將李輔及達甥鄧賢,賢等開門納 軍。達被圍旬有六日而敗。」

《南中志》:功曹李祚見交趾民殘害,還,遂率吏民保郡 為晉。祚舅黎晃為吳將,攻伐祚不下,數遣人解喻降 之。祚答曰:「舅自吳將,祚自晉,臣惟力是視矣。」

《世說新語》:魏展字道舒,為江州,有舊投之,都不祇待, 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便命駕。李弘範聞之曰:「家 舅刻薄,反役使草木也。」

魏明帝為外祖築館,既成,謂左右曰:「當何名之?」侍中 繆襲曰:「陛下聖思齊於哲王,罔極過於曾、閔,此館之 興,情鍾舅氏,宜以『《渭陽》名焉』。」上從之。

《晉書謝朗傳》:朗子重,重子絢,字宣映。曾於公座獻調, 無禮於其舅袁湛,湛甚不堪之,謂曰:「汝父昔已輕舅, 汝今復來加我,可謂世無渭陽情也。」絢父重即王胡 之外孫,與舅亦有不協之論,湛故有此及云。

《王國寶傳》:「國寶少無士操,不修廉隅。范甯,國寶舅也。 儒雅方直,疾其阿諛,勸武帝黜之。」

《王忱傳》:「忱字元達,弱冠知名,與王恭王珣俱流譽一 時,歷位驃騎長史。嘗造其舅范甯,與張元相遇,甯使 與元語,元正坐斂衽,待其所發,忱竟不與言,元失望 便去。甯讓忱曰:『張元吳中之秀,何不與語』?笑曰:『張祖 希欲相識,自可見詣』。甯謂曰:『卿風流雋望,真後來之 秀』。忱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既而甯使報元,元束帶」 造之,始為賓主。

《韓伯傳》:伯字康伯,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舅殷浩稱 之曰:「康伯能自摽置,居然是出群之器。」

《殷浩傳》:浩廢為庶人,徙於東陽之信安縣。浩甥韓伯, 浩素賞愛之,隨至徙所,經歲還都,浩送至渚側,詠曹 顏遠詩云:「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而泣下。 《褚翜傳》:時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將圖過江,先移住 陽城界。潁川庾敳,即翜之舅也,亦憂世亂,以家付翜。 《習鑿齒傳》:鑿齒與其二舅羅崇、羅友俱為州從事,及 遷別駕,以坐越舅右,屢經陳請。溫後激怒既盛,乃超 拔其二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出鑿齒為滎陽太守。 《何無忌傳》:無忌少有大志,鎮北將軍劉牢之,即其舅 也,時鎮京口,每有大事,常與參議之。桓元篡位,劉裕 與無忌密共圖元。元聞裕等起兵,甚懼,曰:「何無忌劉 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其見憚如此。

《張軌傳》:軌為涼州刺史,晉昌張越,涼州大族,讖言張 氏霸涼,自以才力應之。乃遣兄鎮移檄廢軌,軌以子 寔為中督護,率兵討鎮。遣鎮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 前喻鎮曰:「舅何不審安危,明成敗?主公西河著德,兵 馬如雲,此猶烈火已焚,待江漢之水,溺於洪流,望越 人之助,其何及哉?今數萬之軍,已臨近境,今惟全老, 親存門戶,輸誠歸官,必保萬全之福。」鎮流涕曰:「人誤 我也!」乃委罪功曹魯連斬之,詣寔歸罪。

《鄧攸傳》:「攸棄子之後,妻不復孕,過江納妾,甚寵之。訊 其家屬,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 有德行,聞之感恨,遂不復畜妾,卒以無嗣。」

《庾袞傳》:「袞撫孤甥郭秀,比諸子姪衣食而每先之。」 《郭彰傳》:「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 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歷散騎常侍尚書衛將軍,封 冠軍縣侯。及賈后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 盈門,世人稱為賈郭」,謂謐及彰也。

《郄鑒傳》:初,鑒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鍳 名德,傳共飴之。時兄子邁,外甥周翼並小,常攜之就 食。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賢,欲共相濟耳,恐不能兼 有所存。」鑒於是獨往食訖,以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 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邁位至護軍,翼為剡縣令。鑒之 薨也,翼追撫育之恩,解職而歸,席苫心喪三年。 《劉琨傳》:「琨字越石,兄輿字慶孫。儁朗有才局,與琨並 尚書郭奕之甥,名著當時。京都為之語曰:『洛中奕奕, 慶孫越石』。」

《成帝紀》:帝少而聰敏,有成人之量。南頓王宗之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