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7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下服其先見,而劉裕敬遇之。

《南齊書柳世隆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人也。祖憑,馮 翊太守。父叔宗,早卒。世隆少有風器。伯父元景,宋大 明中為尚書令,獨賞愛之,異於諸子。言於孝武帝曰: 『三公一人,是將來事也。海陵王休茂為雍州,辟世隆 為迎主簿,除西陽王撫軍法曹行參軍,出為虎威將 軍、上庸太守。帝謂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號為隨郡, 今復以授世隆,使卿門世不絕公也』』。」

《王僧虔傳》:「僧虔伯父太保弘父曇首,右光祿大夫。曇 首兄弟集會諸子孫,弘子僧達下地跳戲,僧虔年數 歲,獨正坐,採蠟燭珠為鳳凰,弘曰:『此兒終當為長者。 僧虔孝武初,出為武陵太守。兄子儉於中途得病,僧 虔為廢寢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昔馬援處兒姪 之間,一情不異;鄧攸于弟子更逾所生。吾實懷其心, 誠未異古。亡兄之嗣,不宜忽諸。若此兒不救,便當回 舟謝職,無復遊官之興矣』』。」建元二年,遷湘州刺史。世 祖即位,僧虔以風疾欲陳解,會遷侍中、左光祿大夫、 開府儀同三司。僧虔少時,群從宗族並會,客有相之 者云:「僧虔年位最高,仕當至公,餘人莫及也。」及授,僧 虔謂兄子儉曰:「汝任重于朝,行當有八命之禮。我若 復有此授,則一門有二台司,實可畏懼。」乃固辭不拜。 上優而許之,改授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客問僧虔 固讓之意,僧虔曰:「君子所憂無德,不憂無寵。吾衣食 周身,榮位已過,所慚庸薄,無以報國,豈容更授高爵, 方貽官謗邪?」兄子儉為朝宰,起長梁齋,制度小過,僧 虔視之不悅,竟不入戶。儉即毀之。

《張緒傳》:緒少知名,清簡寡欲。叔父鏡謂人曰:「此兒今 之樂廣也。」

《陸澄傳》:澄弟鮮,揚州主簿顧測以兩奴就鮮質錢,鮮 死,子暉誣為賣券。澄為中丞,測與書相往反。後又牋 與太守蕭緬云:「澄欲遂子弟之非,未近義方之訓,此 趨販所不為,況搢紳領袖,儒宗勝達乎?」測遂為澄所 排抑,世以此少之。

《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初,豫章王嶷葬金牛山,文惠太 子葬夾石,子良臨送,望祖硎山,悲感歎曰:「北瞻吾叔, 前望吾兄,死而有知,請葬茲地。」既薨,遂葬焉。

《何昌㝢傳》:「昌㝢字儼望,廬江灊人也。少而淹厚,為伯 父司空尚之所遇。」

《袁彖傳》:彖字偉才,父覬,武陵太守。彖少有風疾,好屬 文。及元言舉秀才,歷諸王府參軍不就。覬臨終與兄 顗書曰:「史公才識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 也。彖幼而母卒,養于伯母王氏,事之如親,閨門中甚 有孝義。

《劉懷珍傳》:懷珍字道玉。伯父奉伯,宋世為陳南頓二 郡太守。懷珍幼隨奉伯至壽陽,豫州刺史趙伯符出 獵,百姓聚觀,懷珍獨避不視,奉伯異之曰:「此兒方興 吾宗。」

《張岱傳》:岱兄子瓌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太祖欲以 恕為晉陵郡。岱曰:「恕未嫺從政,美錦不宜濫裁。」太祖 曰:「恕為人,我所悉,且又與瓌同勳,自應有賞。」岱曰:「若 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恥。」

《垣崇祖傳》:「崇祖字敬遠,年十四,有幹略,伯父豫州刺 史護之謂門宗曰:『此兒必大成,吾門汝等不及也』。」 《沈驎士傳》:「驎士字雲禎,吳興武康人也。少時稱疾,不 與人物通。養孤兄子義,著鄉曲,作元散賦以絕世。」 《徐伯珍傳》:「伯珍字文楚,少孤貧,叔父璠之與顏延之 友善,還祛蒙山立精舍講授,伯珍往從學,積十年,究 尋經」史,遊學者多依之。

《韓靈敏傳》:「吳興乘公濟妻姚氏生二男。而公濟及兄 公願、乾伯並卒,各有一子。欣之、天保,姚養育之,賣田 宅為娶婦。自與二男寄止鄰家。明帝詔為其二子婚, 表門閭,復徭役。」

《王融傳》:「融遷祕書丞。從叔儉,初有儀同之授,融贈詩 及書,儉甚奇憚之,笑謂人曰:『穰侯印詎便可解』。尋遷 丹陽丞。」

《梁書王份傳》:份兄奐于雍州被誅,奐子肅奔于魏,份 自拘請罪,齊世祖知其誠款,喻而遣之,屬肅屢引魏 人來侵疆場。世祖嘗因侍坐,從容謂份曰:「比有北信 不?」份斂容對曰:「肅既近忘墳柏,寧遠憶有臣。」帝亦以 此亮焉。

《沈顗傳》:「顗字處默,吳興武康人也。父坦之,齊都官郎。 顗幼清靜,有至行,慕黃叔度、徐孺子之為人,讀書不 為章句,著述不尚浮華。常獨處一室,人罕見其面。顗 從叔勃貴顯齊世,每還吳興,賓客填咽,顗不至其門。 勃就之,顗送迎不越于閫。勃嘆息曰:『吾乃今知貴不 如賤』。」

《蔡道恭傳》:「道恭為司州刺史。天監三年,魏圍司州,會 道恭疾篤,乃呼兄子僧勰、從弟靈恩及諸將帥謂曰: 『吾受國厚恩,不能破滅寇賊,今所苦轉篤,勢不久支。 汝等當以死固節,無令吾沒有遺恨』。又令取所持節 謂僧勰曰:『稟命出疆,憑此而已。即不得奉以還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