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7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湛曰:『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濟請言之。湛因剖析 元理,微妙有奇趣,皆濟所未聞也。濟才氣抗邁于湛, 略無子姪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慄然,心形俱肅,遂留』」 連彌日累夜,自視缺然,乃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 不知,濟之罪也。」既而辭去,湛送出門。濟有從馬,絕難 乘。濟問湛曰:「叔頗好騎不?」湛曰:「亦好之。」因騎此馬。姿 容既妙,迴策如縈,善騎者無以過之。又濟所乘馬甚 愛之,湛曰:「此馬雖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見督郵馬 當勝,但芻秣不至耳。濟試養之,當與己馬等。」湛又曰: 「此馬任重,方知之平路無以別也。」於是當蟻封內試 之。濟馬果躓,而督郵馬如常。濟益歎異,還白其父曰: 「濟始得一叔,乃濟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為癡,每見 濟,輒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及是帝又 問如初,濟曰:「臣叔殊不癡。」因稱其美。帝曰:「誰比?」濟曰: 「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 魏舒有餘。」湛聞,曰:「欲處我於季、孟之間乎?」

《鄧攸傳》:攸字伯道。石勒過泗水,攸斫壞車,以牛馬負 妻子而逃。又遇賊掠其牛馬,步走,擔其兒及其弟子 綏,度不能兩全,乃謂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 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後當有子。」妻 泣而從之,乃棄之。其子朝棄而暮及明日,攸繫之於 樹而去,卒以無嗣,弟子綏服攸喪三年。

《阮咸傳》:「咸字仲容,父熙,武都太守。咸任達不拘,與叔 父籍為竹林之游,當世禮法者譏其所為。咸與籍居 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

《霍原傳》:「原字休明,燕國廣陽人也。少有志力,叔父坐 法當死,原入獄訟之,楚毒備加,終免叔父。」

《庾兗傳》:「兗孤兄女曰芳,將嫁,美服既具,袞乃刈荊苕 為箕箒,召諸子集之於堂,男女以班命芳曰:芳乎,汝 少孤,汝逸汝豫,不汝疵瑕。今汝適人,將事舅姑,灑埽 庭內,婦之道也。故賜汝以此。匪器之為美,欲溫恭朝 夕,雖休勿休也。」而以舊宅與其長兄子賡翕。及翕卒, 袞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撫柩長號,哀感行 路,聞者莫不垂涕。

《魏舒傳》:舒字陽元,任城樊人也。姿望秀偉,飲酒石餘, 而遲鈍質朴,不為鄉親所重。從叔父吏部郎衡有名 當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歎曰:「舒堪數百戶長,我 願畢矣。」舒亦不以介意。

《檀憑之傳》:「憑之字慶子,高平人也。少有志力,閨門邕 肅,為世所稱。從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孤,憑之 撫養若己所生。」

《荀崧傳》:「崧字景猷,潁川臨潁人。元帝踐阼,徵拜尚書 僕射,使崧與刁協共定中興禮儀。從弟馗早亡,二息 序、廞,年各數歲,崧迎與共居,恩同其子。太尉臨淮公 荀顗國嗣廢絕,朝廷以崧屬近,欲以崧子襲封。崧哀 序孤微,乃讓封與序,論者稱焉。」

《王彪之傳》:彪之字叔武,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 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 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於時,至 於超遷,是所不願。」遂為郎。

《殷浩傳》:浩字深源,陳郡長平人也。識度清遠,弱冠有 美名,尤善元言。與叔父融俱好《老》《易》。融與浩曰:「談則 辭屈,著篇則融勝。」浩由是為風流談論者所宗。 《孔嚴傳》:嚴太和中拜吳興太守。餘杭婦人經年荒,賣 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 遠行未反,遇荒歲,不能兩全,棄其子而活。弟子嚴並 褒薦之。

《謝安傳》:苻堅強盛,安遣兄子元等應機征討,所在克 捷。堅後率眾號百萬,次于淮肥,京師震恐。元入問計, 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元不敢復 言。元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碁,看書既竟, 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 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 折。又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姪往 來遊集,肴饌亦屢費百金。世頗以此譏焉,而安殊不 以屑意。元字幼度,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 器重。安常戒約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與人事,而正欲 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元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 其生于庭階耳。」安悅。元少好佩紫羅香囊,安患之而 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於此遂止。于時苻堅 彊盛,邊境數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禦北 方者,安乃以元應舉。中書郎郄超雖素與元不善,聞 而歎之曰:「安違眾舉親,明也。元必不負舉才也。」 《王羲之傳》:羲之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 重名,為敦主簿。敦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 不減阮主簿。」

《王徽之傳》:徽之子楨之,字公幹,桓元為太尉,朝臣畢 集,問楨之:「我何如君?」亡叔在坐,咸為氣咽。楨之曰:「亡 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皆悅。

《虞𩦎傳》:「𩦎字思行,譚之兄子也。雖機幹不及于譚,然 而素行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