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7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桂華為少保萼之兄,而弟不親矣;湛若水為尚書方 獻夫之友,則友而疏矣。吁!勢利奪人之速,可垂世戒 哉!」一清上言:「宇不聽臣言,若水背獻夫之論,是誠然 矣。若華能持正論,聞萼之學,多自其兄啟之,未可盡 非也。」帝報曰:「朕閱《大典》,有得而述。因歎兄弟,邪正殊 途,桂萼、桂華之如此,方鵬、方鳳之如彼,故吁嗟之餘, 抑揚不平。得卿言,朕將易之。」

《杜槐傳》:慈谿吳德四者,海濱農夫也。倭經其廬,驅拳 豕,德四自田歸,遇于門,揮鋤中其腦,仆地死。弟德六 急取倭刀,復追殺一酋,兄弟遂以勇力聞。隸槐部下, 每遇賊,衝鋒拔幟以為常。監司聞其名,檄往舟山攻 賊寨。德四前砍賊渠,寨中驚擾,譟而出,懦卒盡返斾 走,賊砍德四蹶,德六奮呼曰:「兄死矣!」獨前斬其殺兄 者,後援不至,亦死。

《馮元飆傳》:「元飆字爾弢,與兄元颺最友愛。其持廉不 如元颺,而為人溫厚似之。兄弟並虛懷好士,雖僕隸 下人,亦皆得其歡心。以故二馮之名滿天下。」

《張光前傳》:「光前字爾荷,為文選郎中。甫視事,魏忠賢 欲逐趙南星,假廷推謝應祥事,矯旨切責,光前抗疏 爭之,被旨切責。未幾,以推喬允升忤忠賢意,又抗疏 席槁待罪,遂貶秩調外。光前兄右布政使光縉,治兵 遵化,為閹黨門克新所劾,亦削籍。兄弟並以忤閹去, 見稱於世。」

《岳薦傳》:「薦字西來,山陽人。有庶弟甫生,其母暴卒。適 薦亦生女,令婦棄女而乳其弟。弟患瘍,曉夜啼不止, 夫婦更相懷抱,遂俱染瘍,至膿血淋漓,其婦亦無怨 色。」

《徐學顏傳》:「學顏字君復,永康人。性篤孝友,弟食指繁, 推所居大宅盡畀之。」

《伍洪傳》:「洪字伯宏,安福人。第洪武四年進士,授績溪 主簿,擢上元知縣,丁外艱,服除,以母老須養不復仕, 推資產與諸弟,而己獨隱居養母十九年,有異母弟 得罪而逃,使者捕弗獲,執其母,洪哭訴求代,母曰:汝 往必死,莫若吾自當之。洪曰,安有子在而累母者。使 者執以行,竟死于市。」

時有樂枅者,定海亭戶也。洪武十二年以鹽課失額, 當解京輸作。弟梲詣縣庭乞代,枅執不可。梲追及于 道,枅以甎提梲,迫使歸,梲始慟哭而返,枅竟死役中。 劉文煥者,廣濟人。洪武時,與兄文輝運糧愆期,當死。 文輝以長坐。文煥詣吏請代,叩頭流血。所司上其狀, 命宥之,則文輝已死矣。太祖特書「義民」二字獎之。 時京師有兄坐法,兩弟各自縛請代。太祖遣使問故, 同詞對曰:「臣少失父,非兄無以至今日。兄當死,弟安 敢愛其生。」帝陽許之,而戒行刑者曰:「有難色者殺之, 否則奏聞。」兩人皆延頸就刃。帝大嗟異,欲并其兄貰 之。左都御史詹徽持不可,卒殺其兄。

《黃璽傳》:璽字廷璽,餘姚人。兄伯震十年不歸,璽求之 不得,後至衡州,禱南嶽廟,夢神授以「『纏綿盜賊際,狼 狽江漢行』二句。書生告曰:『此杜甫《舂陵行》詩也。舂陵 今道州,曷往尋之』?」璽從其言,至無所遇。一日入廁,置 傘道旁,伯震適過曰:「此吾鄉傘也。」循其柄而觀,有餘 姚黃廷璽記,疑駭。璽出問訊,則其兄也,遂奉以歸。 《成鋇傳》:成鋇,隰川王諸孫。父仕坐罪幽鳳陽,病死。 成鋇微服走鳳陽視喪,上疏自劾越禁,乞負父骨歸 葬澤州,即不得,願為庶人,止墓側,歲省視。詔許之,成 𨨣乃奉喪歸。弟成鐎,亦好學,有志概。嘉靖十三年上 言:「雲中叛卒之變,幸獲銷弭。究其釁端,實貪酷官吏 激成之。臣慮天下之禍隱于民心,異日不獨雲中而 已。」指陳切直。帝下廷臣飭行。時以其兄弟為二難焉: 「馬足輕,傳足輕」,宜陽縣布衣也。性篤孝友,弟惑婦言, 迫分產,乃簡取田廬之磽薄者。

有嵩縣傅世濟,與兄世舟並為土寇于定中所執,將 殺之;兄弟相抱持而泣。賊憐之,議釋其一。世濟即奪 賊刀自殺,世舟獲免。

《歸鉞傳》:「鉞族子繡販鹽與二弟紋、緯友愛,緯數犯法, 繡輒罄資護之,終無慍容。」

《王在復傳》:「無錫蔡元銳與弟元鐸並孝友。倭犯無錫, 入元銳家,兄弟急扶父升屋避匿。而元銳為賊執,令 言父所在,堅不從,遂見殺。元鐸不知兄死,明日持重 貲往贖,並見殺。」

《郭宗皋傳》:「宗皋字君弼,素友愛其弟。弟常有疾病,當 灼艾,頗難之。宗皋解衣先灼,以分其痛焉。」

《梅守德傳》:「貢靖國字元忠。生有至情。年十四,補諸生。 兄安國見其履污,怒曰:『女尚為童子戲邪?撲之。靖國 謹受教』。」

《蕭彥傳》。彥字思學,弟雍亦舉進士。宦績亞于彥,而學 詣過之。時稱「二蕭。」

《吳中行傳》:「中行子亮、元亮,尚志節,與東林顧憲成諸 人善,而元深疾東林所輯《吾徵錄》,詆毀不遺力。」其兄 弟異操如此。

《曾同亨傳》:「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弟乾亨,字于健。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