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7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善。

婦人,有以其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務,計筭錢穀出入 人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不致 破蕩家產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其子,敦睦內外 姻親,料理家務,至於興隆者,皆賢婦人也。而夫死子 幼,居家營生,最為難事。託之宗族,宗族未必賢;託之 親戚,親戚未必賢,賢者又不肯預人家事。惟婦人自 識書筭,而所託之人,衣食自給。稍識公義,則庶幾焉。 不然鮮不破家。

人之男女,不可於幼小之時便議婚姻。大抵女欲得 託,男欲得偶。若論目前,悔必在後。蓋富貴盛衰,更迭 不常,男女之賢否,須年長乃得可見。若早議婚姻,事 無變易,固為甚善。或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或 所議之婿流蕩不肖,或所議之女很戾不檢。從其前 約則難保家,背其前約則為薄義。而爭訟由之以興, 可不戒乎。

男女議親,不可貪其閥閱之高,資產之厚,苟人物不 相當,則子女終身抱恨,況又不和而生他事者乎? 有男雖欲擇婦,有女雖欲擇婿,又須自量我家子女 如何。如我子愚癡庸下,若娶美婦,豈特不和,或有他 事,如我女醜拙狠妒,若嫁美婿,萬一不和,卒為其棄 出者有之。凡嫁娶因非偶而不和者,父母不審之罪 也。

古人謂周人惡媒,以其言語反覆,紿女家,則曰「男富」; 紿男家,則曰「女美。」近世尤甚,紿女家,則曰「男家不求 備禮」,且助出嫁遣之資;紿男家,則厚許其賠嫁之賄, 且虛指數目。若輕信其言而成婚,則責恨見欺,夫妻 反目,至於仳離者有之。大抵嫁娶固不可無媒,而媒 者之言不可輕信如此,宜謹察於始。

明曹端夜行燭

《夫婦》

或曰:「佛、老之道,清淨如此,固非凡俗之所及。今子不 惡凡俗,而惡佛、老,何也?」端應之曰:「《易》云:『天地感而萬 物化生』。佛老以不夫婦為清淨,則天地不如佛、老之 清淨矣。然使天地如佛、老之清淨,則陽自陽而陰自 陰,上下蕭然,常如隆寒之時矣,萬物何自而生哉?萬 物不生,則吾族固無矣,彼佛、老之徒,亦能自有乎?且」 萬物生於天地,而各具一天地生生之理,故有胎者 焉,有卵者焉,有勾者焉,有甲者焉。原其所以,莫非陰 陽造化之道也。是故聖人順天地之理,制夫婦之義, 使生生而不窮,此所謂參天地而贊化育也。且伏羲 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十五世之傳,一萬一 千七百八十年之祀,得乎?神農肯為「佛老之清淨而 不夫婦,則八代之傳五百二十年之祀,得乎?黃帝肯 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五帝、夏后氏三十三主 之傳九百二十三年之祀得乎?成湯也文武也,肯為 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六百二十九年之商、八百 六十九年之周,自誰傳耶?高祖也、太宗也,肯為佛老 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四百二十五年之漢,二百八十 九年之唐,自誰興耶?又如自今而後,男皆如佛老之 清淨而不求其室,女皆如佛老之清淨而不求其家, 則百年之下生民之類,有耶?無耶?《傳》曰:「有天地然後 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 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 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時措。《中庸》曰:「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而佛老只是一個 不夫婦,把父子君臣天地上下之理殄滅盡矣,區區 慈悲不殺,清淨不擾,夫何補哉?

章潢圖書編

《造端夫婦》

天下之達道五,夫婦特其一也。自天地開闢以來,有 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上下。《易·歸妹 彖傳》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成, 歸妹人倫之終始也。」此《中庸》所以謂君子之道,造端 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道至察天地,而功乃始 於夫婦之間。曾謂《中庸》果不可能乎哉?或曰:「道率於 性,原於天,語大莫載,語小莫破。故舉其全體,則天地 聖人不能盡;舉其一節,則夫婦之愚不肖可與知能。 所謂造端夫婦,其理則然。而君子以參贊位育為極 功,於居室何與焉?」抑知明道行道,豈遠人以為之哉? 道不遠人,自夫婦達之,子臣弟友之倫,富貴貧賤夷 狄患難之遇,莫非用功之地也。況道不離乎須臾。而 居室之近乃常情,最易媟狎,君子無所不致其謹,於 此尤加謹焉。故「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不動而敬,不言 而信」矣。而視聽言動其見於夫婦間者,何敢忽也?喜 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皆中節謂之和矣。而喜怒哀 樂其發於夫婦間者,何敢忽也?惟夫婦乃人情所易 忽者,且不敢忽,則子臣弟友乃人所共勉者,敢不孝 弟忠信乎哉?自衽席以達之,大庭廣眾,自宴昵情慾 以達之,禮節揖讓,無一不慎,而造端則有自耳。是故 觀厥刑于二女,非舜之造端乎?而四方從欲以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