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6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公乃以子朔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為

惠公。

《左傳》:周公欲弒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 殺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初,子儀有寵于桓王,桓王 屬諸周公。辛伯諫曰:「並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 周公弗從,故及。

初,甘昭公有寵于惠后,惠后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 奔齊。王復之,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頹叔、桃子曰:「我 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師攻王。王御士將 禦之。王曰:「先后其謂我何?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 《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師伐周,大 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適鄭,處於 氾,大叔以隗氏居于溫。冬,王使來告難,曰:「不穀不德, 得罪于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氾,敢告叔父。」臧文 仲對曰:「天子蒙塵於外,敢不奔問官守。」王使簡師父 告于晉,使左鄢父告於秦,天子無出。《書》曰:「天王出居 於鄭。」辟母弟之難也。天子凶服降名,禮也。二十五年, 晉侯右師圍溫,左師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 取大叔于溫,殺之于隰城。

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 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難也收子,穀也豐下,必有 後於魯國。」

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 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 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 之命也。今君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 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於曲沃。靖侯 之孫欒賓傅之。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 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大夫有二宗,士 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 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 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 克。晉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 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 陘庭啟曲沃伐翼。

《漢書·五行志》:「晉惠公時童謠曰:『恭太子,更葬兮,後十 四年晉亦不昌,昌在其兄』。是時晉惠公賴秦力得立, 立而背秦,內殺二大夫,國人不悅。及更葬其兄,恭太 子申生而不敬,故詩妖作也。後與秦戰,為秦所獲,立 十四年而死,晉人絕之,更立其兄重耳,是為文公,遂 伯諸侯。」

《左傳》: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 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聲己辭,則為襄仲聘焉。冬, 徐伐莒。莒人來請盟。穆伯如莒涖盟,且為仲逆。及鄢 陵,登城見之,美,自為娶之。仲請攻之,公將許之。叔仲 惠伯諫曰:「臣聞之,兵作于內為亂,于外為寇。寇猶及 人,亂自及也。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啟寇讎,若之何?」 公止之。惠伯戎之。使仲舍之。公孫敖反之。復為兄弟, 如初從之。穆伯如周,弔喪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 子叔姬妃齊昭公,生舍。叔姬無寵,舍無威。公子商人 驟施于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于公,有司以繼之。夏 五月,昭公卒,舍即位。秋七月乙卯夜,齊商人弒舍而 讓元。元曰:「爾求之久矣,我能事爾,爾不可使多蓄憾。 將免我乎?爾為之!」九月,齊人定懿公,使來告難,故書 以九月。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為政也,終不曰「公」,曰 「夫己氏。」

穆伯之從己氏也,魯人立文伯。穆伯生二子于莒而 求復。文伯以為請,襄仲使無朝,聽命。復而不出,三年 而盡室,以復適莒。文伯疾而請曰:「穀之子弱,請立,難 也。」許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 為請,許之。將來,九月,卒于齊。告喪請葬,弗許。齊人或 為孟氏謀曰:「魯,爾親也,飾棺置諸堂阜,魯必取之。」從 之。卞人以告惠叔,猶毀,以為請立于朝以待命。許之。 取而殯之。齊人送之。《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喪」,為孟 氏且國故也。葬視共仲聲,己不視帷堂而哭。襄仲欲 勿哭,惠伯曰:「『喪,親之終也。雖不能始,善終可也。史佚 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賀善,弔災,祭敬喪哀,情雖不 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子無失道,何怨於人?」襄仲說, 帥兄弟以哭之。他年,其二子來,孟獻子愛之,聞於國。 或譖之曰:「將殺子。」獻子以告季文子。二子曰:「夫子以 愛我聞,我以將殺子聞,不亦遠於禮乎?」遠禮不如死。 一人門於《句鼆》,一人門於戾丘,皆死。

《說苑》:宋襄公茲父為桓公太子。桓公有後,妻子曰公 子目夷,公愛之。茲父為公愛之也,欲立之,請於公曰: 「請使目夷立臣為之相,兄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對曰: 「臣之舅在衛,愛臣,若終立,則不可以往,絕跡於衛,是 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處目夷之上。」公不許。強以 請公,公許之。將立公子目夷,目夷辭曰:「兄立而弟在 下,是其義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義也。不義而使目 夷為之。目夷將逃」,乃逃之衛,茲父從之。三年,桓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