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6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不容於口。徙為揚豫州刺史,咸得軍民之歡心。始 至豫州,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 美。」

《夏侯尚傳》:「尚為荊州牧。荊州荒殘,外接蠻夷,而與吳 阻漢水為境,舊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 百餘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 《崔林傳》:「林為幽州刺史,北中郎將吳質統河北軍事, 涿郡太守王雄謂林別駕曰:吳中郎將,上所親重,國 之貴臣也。杖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牋致敬,而崔使君 初不與相聞,若以邊塞不修斬卿,使君寧能護卿邪?」 別駕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視去此州如脫屣,寧當相 累邪?此州與邊寇接,宜鎮之以靜,擾之則動其逆心, 為國家生北顧憂,以此為寄。」在官一期,寇竊寢息,猶 以不事上司,左遷河間太守,清論多為林怨也。 《郭淮傳》:淮為雍州刺史,安定羌大帥辟蹄反,討破降 之。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 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胡質傳》:「質遷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吳 大將朱然圍樊城,質輕軍赴之。議者皆以為賊盛不 可逼。質曰:『樊城卑下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 危矣』。遂勒兵臨圍,城中乃安。」

《冊府元龜》:王思領豫州刺史,思與薛悌、郤嘉俱從徵 起,官位略等。三人中悌差挾儒術,所在名為閑省。嘉 與思事行相似。文帝詔曰:「薛悌,駁吏,王思、郤嘉純吏 也,各賜關內侯,以報其勤。」

《魏文帝集》:文帝褒田豫詔云:「昔魏絳開懷以納戎賂, 今卿舉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按《魏略》:豫為邠州刺 史,鮮卑素利等感懷,密遺金三十斤,豫張袖受之,胡 去,悉皆付外。詔褒之。

《魏志王基傳》:「基為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隨征南王 昶擊吳,基別襲步協於夷陵,協閉門自守,基示以攻 形,而實分兵取雄父邸閣,收米三十餘萬觓,擄安北 將軍譚正,納降數千口。於是移其降民置夷陵縣,賜 爵關內侯。基又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偪夏口。由 是賊不敢輕越江,明制度,整軍農,兼修學校,南方稱」 之。

《徐邈傳》:「邈為涼州刺史,河右少雨,常苦乏穀。邈上修 武威酒泉鹽池,以收邊穀。又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 家家豐足,倉庫盈溢,乃支度州界軍用之餘,以市金 帛犬馬,通供中國之費,以漸收斂民間私仗,藏之府 庫。然後率以仁義,立學明訓,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 惡,風化大行,百姓歸心焉。西域流通,羌戎入貢,皆邈」 勳也。

《陳泰傳》:「泰正始中徙遊擊將軍,為并州刺史,懷柔夷 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求市奴婢,泰 皆挂之於壁,不發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 《吳志步騭傳》:「騭徙交州刺史,時益州大姓雍闓等殺 蜀所署太守正昂,與士燮相聞,求欲內附。騭因承制 遣使宣恩撫納,由是見知,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呂岱傳》:「岱為交州刺史,時交阯太守士燮卒,權以燮 子徽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徽不承命,舉兵戍海 口。岱於是上疏請討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 謂岱曰:『徽藉累世之恩,為一州所附,未易輕也』。岱曰: 徽雖懷逆計,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潛軍輕舉,掩其無 備,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嬰城固守,七郡百 蠻,雲合響應,雖有智者,誰能圖之!」遂行過合浦。徽聞 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 岱皆斬送其首。

《晉書王祥傳》:「祥為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時寇盜 充斥,祥率勵兵士,頻討破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 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羊祜傳》:「祜為荊州刺史及薨,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 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 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王濬傳》:濬轉廣漢太守,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 臾又益一刀。濬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 「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 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濬設方略, 悉誅弘等,以勳封關內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 徼外多來歸降。

《王沉傳》:「沉為豫州刺史,深尋善政。案賈逵已來法制 禁令,諸所施行,擇善者而從之。」

《郤詵傳》:「詵累遷雍州刺史,在任威嚴明斷,甚得四方 聲譽。」

《劉弘傳》:「弘為荊州刺史,都督荊州諸軍事。時荊部守 宰多闕,弘請補選。帝從之。弘乃敘功銓德,隨材補授, 甚為論者所稱。以牙門皮初補襄陽太守,朝廷以初 雖有功,襄陽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 東平太守夏侯陟為襄陽太守。陟,弘之壻也。弘下教 曰:『夫統天下者,宜與天下同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 為任。若必姻親,然後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壻